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分区与煤系赋存特征
, PP. 322-327
Keywords: 柴北缘,构造单元,煤田构造,煤系赋存规律
Abstract:
柴达木盆地北缘煤炭资源丰富,煤系赋存受构造格局控制明显。本文立足于煤田构造特点分析,结合煤系基底构造特征、主干断裂构造特征及煤系赋存特征分析,建立了柴北缘煤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将柴北缘含煤区划分为3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1个四级构造单元。以此为依据,讨论了构造格局对煤系赋存状况的控制。印支期后多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使得煤系展布呈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基本规律。三条隆起带南麓,受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含煤地层抬升变浅,但多遭受剥蚀;三条凹陷带内煤系广泛分布,浅部可形成较大面积的有利勘探开发区块,成为柴北缘预测找煤的重点区域。
References
[1] | 戴俊生,叶兴树,汤良杰,金之钧,邵文斌,胡勇,张兵山. 2003.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及其油气远景.地质科学,38(3):291-296.
|
[2] | 胡受权,曹运江,黄继祥,牟中海. 1999.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前陆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目标.天然气工业,19(4):1-5.
|
[3] | 胡受权,郭文平,曹运江,黄继祥,牟中海.2001.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格局及在中、新生代的演化.新疆石油地质,22(1):13-18.
|
[4] | 胡勇,刘平,曹海防.2004.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评价.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8(4):464-469.
|
[5] | 黄汲青,任纪瞬,姜春发. 1980.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38-39.
|
[6] | 和钟铧,刘招君,郭巍,董清水.2002.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2(4):333-339.
|
[7] | 刘志宏,杨建国,万传彪,刘振文,张立国. 2004.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探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5(6):620-624.
|
[8] | 罗群,庞雄奇. 2003.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与油气区带成藏规律.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5(1):1-5.
|
[9] | 潘爱芳,赫英,黎荣剑,席先武.2005.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与能源矿产成藏成矿的关系.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9(4):459-464.
|
[10] | 汤良杰,金之钧,戴俊生,张明利,张兵山.2002.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7(6):676-682.
|
[11] | 张文佑.1986.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03.
|
[12] | 张承兆.1997.柴达木盆地煤炭资源及其开发潜力分析.中国煤田地质,9(2):78-79.
|
[13] | 郑孟林,李明杰,曹春潮,张军勇. 2004.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石油实验地质,26(4):315-323.
|
[14] | 曹运江,陆廷清,牟中海,黄继祥,胡受权.2000a.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型式及油气勘探前景.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2(3):9-13.
|
[15] | 曹运江,陆廷清,徐望国. 2000b.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5(2):12-17.
|
[16] | 陈国达,彭省临,戴塔根.2005.亚洲大陆中部壳体东、西部历史-动力学的构造分异及其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9(1):7-16.
|
[17] | 陈世悦,徐凤银,彭德华. 2000.柴达木盆地基地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新疆石油地质,21(3):175-17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