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 PP. 55-62
Keywords: 多金属矿床,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岩控矿作用,马厂箐,云南
Abstract: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References
[1] | 毕献武,胡瑞忠,彭建堂,吴开兴,苏文超,战志新.2005.姚安和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学报,21(1):113-124.
|
[2] | 何明勤,杨世瑜,陈昌勇,马德云,钟昆明.2004.滇西小龙潭-马厂箐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北京:地质出版社.
|
[3] | 郭晓东,侯增谦,陈祥,王治华. 2009. 云南马厂箐富碱斑岩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成矿意义. 岩石矿物学杂志,28(4):375-386.
|
[4] | 郭晓东,王治华,屈文俊. 2008. 云南省马厂箐斑岩型铜、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2008年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453-454.
|
[5] | 李印,凌明星,丁兴,刘健,韩峰,孙卫东. 2009. 中国东部埃达克岩及成矿作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3(3): 448-464.
|
[6] | 梁华英,谢应雯,张玉泉.2004.富钾碱性岩体形成演化对铜矿成矿制约――以马厂箐铜矿为例. 自然科学进展,14(1):116-120.
|
[7] | 张玉泉,谢应雯. 1997.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年代学和Nd,Sr同位素特征.中国科学(D辑),27(4):289-293.
|
[8] | 张旗,金惟俊,熊小林,李承东,王元龙. 2009. 中国不同时代O型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3(3):432-447.
|
[9] | 赵淮. 1995. 中甸-大理-金平地区与喜马拉雅期斑岩有关的铅-铜-钼-金矿床成矿模式. 云南地质,14(4):333-341.
|
[10] | 毕献武,胡瑞忠,叶造军,邵树勋.1999.A型花岗岩类与铜成矿关系研究――以马厂箐为例. 中国科学(D辑),29(6):489-495.
|
[11] | 刘显凡,刘家铎,张成江,阳正熙,吴德超,李佑国.2004.滇西富碱斑岩型矿床岩体和矿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3(1):32-39.
|
[12] | 裴荣富,王永磊,李莉,王浩琳.2007.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及其动力学与成矿∥2007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暨化学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63-68.
|
[13] | 彭建堂,毕献武,胡瑞忠,吴开兴,桑海清. 2005.滇西马厂箐斑岩铜(钼)矿床成岩成矿时限的厘定. 矿物学报,25(1):69-74.
|
[14] | 王登红,屈文俊,李志伟,应汉龙,陈毓川. 2004.金沙江-红河成矿带斑岩铜钼矿的成矿集中期:Re?Os同位素定年. 中国科学(D辑),34(4): 345-349.
|
[15] | 俞广钧.1988.马厂箐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成因探讨. 昆明工学院学报,13(1):1-10.
|
[16] | 杨建琨,唐志国. 1996. 云南省新生代浅成侵入斑岩型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北京地质,3:27-31.
|
[17] | 曾普胜,莫宣学,喻学惠. 2002. 滇西富碱斑岩带的Nd、Sr、Pb 同位素特征及其挤压走滑背景. 岩石矿物学杂志,21(3): 231-241.
|
[18] | 曾普胜,侯增谦,高永峰,杜安道. 2006.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Re?Os年龄及成矿作用. 地质论评,52(1):72-84.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