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及其油气意义

, PP. 441-447

Keywords: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构造差异,生储盖组合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南海北部深水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沉积-构造的差异性。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同一构造带上自西向东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在不同构造带上自北向南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这种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对烃源岩的发育类型、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裂谷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陆相烃源岩发育,以陆生陆储陆盖型成藏组合为主;裂后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较大,海生海储海盖型成藏组合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所占分量逐渐增多。推测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应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的主要来源,陆生海储海盖型、海生海储海盖型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应是深水区基本生储盖组合类型。

References

[1]  蔡乾忠等.2005. 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 北京:海洋出版社,161-167.
[2]  郭令智,钟志洪,王良书,施央申,李华,刘绍文. 2001. 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 高校地质学报, 7(1):1-12.
[3]  江德昕,杨惠秋.2000.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沉积学报,18(3): 469-474.
[4]  姚伯初,万玲,刘振湖. 2004b.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油气资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9(5):543-549.
[5]  詹文欢,朱照宇,孙龙涛,孙宗勋,姚衍桃,丘学林. 2006. 试论南海新构造运动的时限及其差异性. 地质学报,80(4): 491-496.
[6]  张启明,郝芳.1997.莺-琼盆地演化与含油气系统.中国科学D辑,27(2):149-154.
[7]  钟志洪,王良书,夏 斌,董伟良,孙珍,施央申. 2004.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地质学报, 78(3):302-308.
[8]  朱伟林,吴国?,黎明碧. 2004. 南海北部陆架北部湾盆地古湖泊与烃源条件.海洋与湖沼, 35(1):8-14.
[9]  朱伟林,张功成,高乐. 200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石油学报,29(1):1-9.
[10]  Tapponnier P, Peltzer G, Le Dain A Y et al. 1982. Propagating extrusion tectonics in Asian: New insights from simple experiments with plasticine. Geology, 10: 611- 616.
[11]  杜德莉. 1994. 台西南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藏组合分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4(3):4-18.
[12]  龚再升,李思田. 2004.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25-29.
[13]  黎明碧,金翔龙. 2006. 中国南海的形成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研究综述. 科技通报, 22(1) : 16-20.
[14]  李思田,林畅松,张启明,杨士恭,吴培康. 199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 科技通报, 43(8):797-809.
[15]  李文勇,李东旭. 2006. 中国南海不同板块边缘沉积盆地构造特征. 现代地质, 20 (1) : 19-29.
[16]  吕炳全,徐国强,王红罡, 赵会民.2002.南海新生代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记录的海底扩张. 地质科学, 37(4):405-414.
[17]  万天丰,朱鸿. 2002.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 现代地质,16(2):107-120.
[18]  吴能友,曾维军,宋海斌,周祖翼,杜德莉,万玲. 2003. 南海区域构造沉降特征.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3(1):56-65.
[19]  吴世敏,丘学林,周蒂. 2005.南海西缘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动力学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9(3):246-353.
[20]  夏斌,崔学军,谢建华,王冉. 2004.关于南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的一点思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8(3):221-227.
[21]  夏斌,崔学军,张宴华,刘宝明,王冉,闫义. 2005.南海扩张的动力学因素及其数值模拟讨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9(3):328-333.
[22]  谢文彦,张一伟,孙珍,姜建群. 2007. 琼东南盆地断裂构造与成因机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7(1):71-78.
[23]  姚伯初,万玲,吴能友. 2004a. 大南海地区新生代板块构造活动. 中国地质, 31(2):113-12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