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山金英金矿区域构造研究
, PP. 492-499
Keywords: 金英金矿,北东向构造,北西向构造,构造体系
Abstract:
经过细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将金英金矿床构造划分为北东、北西、东西、北北东、南北等5个构造带及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等5个构造体系,提出了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区域上以华夏系构造为主,金英金矿床金矿化处于北西向构造带中并沿北东向构造分布,即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References
[1] | 陈广浩,苏勇,张湘炳. 2005. 成矿构造研究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9(1):63-70.
|
[2] | 陈国达. 1978. 成矿构造研究法. 北京:地质出版社.
|
[3] | 崔盛芹. 1978. 燕辽及其邻区古构造体系研究.见: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
|
[4] | 范永香,阳正熙. 2003.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5] | 胡斌,戴塔根,胡瑞忠,郭群.2005滇西地区壳体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演化与运动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9(4):537-544.
|
[6] | 刘家远,单娜琳,钱建平. 2006. 隐伏矿床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7] | 邱燕,曾维军,李唐根. 2005. 南海中、南部断裂体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9(2):166-175.
|
[8] | 任凤楼,张岳桥,邱连贵,柳忠泉,王大华. 2007. 胶莱盆地白垩纪构造应力场与转换机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1(2):157-167.
|
[9] | 邵云惠. 1979. 中国东部北西向构造的初步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562分刊1号.
|
[10] | 许世红,钟建华,柳忠泉.2007.合肥盆地断层活动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1(1):31-36.
|
[11] | 殷长建,周晓东,陈跃军. 1999. 吉南浑江坳陷南缘重力滑覆构造特征. 地质与勘探,18(3):28-33.
|
[12] | 赵永发,赵中学,高明珠,李景光. 2004.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吉林地质,23(2):9-20.
|
[13] | 郑孟林,李明杰,曹春潮,张军勇,段书府,陈元中,沈亚,管俊亚. 2004.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地质学报,78(1):26-35.
|
[14] | 周济元. 1979. 试论华夏类型构造的体系划分与命名.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2.
|
[15] | 周叶,林舸,龚发雄,刘士林,张德圣. 2007. 单层褶皱变形过程中最大主应力与水平应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1(1):37-43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