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厂坝-李家沟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 PP. 542-547
Keywords: SEDEX型,秦岭巨型铅锌矿带,碧口群,白龙江群,成矿作用
Abstract: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SEDEX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内古地热异常与热事件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元古界碧口群和志留系白龙江群;多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构造运动和幅度较大的裂陷发育史,为大量矿质的喷流和聚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条件;花岗岩类及其他岩类的岩浆活动,不仅导致了地热异常的产生,为含矿热液对流体系形成与运行提供了巨大热源,同时还为区内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矿源和水源。
References
[1] | 陈进, 王洪武, 吴爱祥.2007.我国铅锌矿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4):102-106.
|
[2] | 窦元杰. 1992. 甘肃成县厂坝-李家沟热水-沉积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甘肃地质学报, 1(2):32-50.
|
[3] | 古志宏, 赵俊兴, 周永章, 杨志军, 李红中, 吕文超. 2007. 西秦岭厂坝-李家沟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8(3): 40-47.
|
[4] | 匡文龙, 刘新华, 陈年生, 余沛然, 陈新跃. 2008. 湘西北下光荣矿区铅锌矿床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科学, 43(42):685-694.
|
[5] | 石玉成. 2006.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地质找矿远景探讨. 中国矿山工程, 35(2):14-17.
|
[6] | 涂光炽. 1984. 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第一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1-69.
|
[7] | 汪劲草,彭恩生,孙振家. 2000.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后的构造再造过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2): 163-169.
|
[8] | 吴根耀. 2002. 燕山运动和中国大陆晚中生代的活化. 地质科学, 37(4): 453-461.
|
[9] | 吴根耀. 2005. 造山带古地理学――在盆地构造古地理重建中的若干思考. 古地理学报, 7(3): 405-416.
|
[10] | Zartman R E and Doe B R. 1981. Plumb tectonics―The model tectonophysics. Tectonophys, 75: 125-177.
|
[11] | 李英,任名华. 1993. 西成古盆地热历史及热水沉积成矿系统.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5(4):97-102.
|
[12] | 李英. 1983. 西成矿田层控铅锌矿床的成矿机制. 地球化学. 12(3): 241-249.
|
[13] | 李英. 1988. 秦岭多金属矿带形成的地质背景及成因讨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7(1):45-48.
|
[14] | 林兵, 程海生, 苏文明, 陈迪云. 1992. 甘肃西成矿田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地质科学, (2): 149-159.
|
[15] | 林舸,赵崇斌,肖唤钦,陈广浩,阎义,张德圣,刘士林,陈运平. 2008.华北克拉通构造活化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2(2):133-142.
|
[16] | 刘国庆,伍式崇,杜安道,付建明,杨晓君,汤质华,魏君奇. 2008. 湘东锡田钨锡矿区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2(1):63-71.
|
[17] | 祁思敬, 李英. 1993. 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 北京:地质出版社.
|
[18] | 杨松年, 缪远兴. 1986.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质, 5(2):14-23.
|
[19] | 俞中辉,祝新友,童随友,宋建冶,汪东波,卫治国. 2008. 西成地区铅-锌矿、金矿硫铅同位素特征及成矿关系的研究. 矿产与地质, 22(3):196-203.
|
[20] | 张声炎, 赵化深, 吴健民. 1988.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讨论. 矿产与地质, 2(2): 1-9.
|
[21] | 张文佑.1984. 断块构造导论.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385.
|
[22] | 朱上庆,黄华盛.1988. 层控矿床地质学.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13-22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