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金湖凹陷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PP. 16-23
Keywords: 金湖凹陷,晚白垩世-新生代,断裂系统,伸展与走滑作用,变换断层
Abstract:
金湖凹陷自晚白垩世-新生代发育复杂断裂系统,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凹陷内形成伸展断裂、走滑断裂和挤压断裂。断裂系统的演化分为初始伸展、继承伸展、强烈伸展和走滑叠加四个阶段。初始伸展阶段凹陷伸展作用较弱,除主边界断层外,其他断层对沉积地层控制作用较弱;继承伸展阶段,凹陷持续伸展,部分早期断层停止活动;强烈伸展阶段,构造活动集中于主断层之上,形成主要沉积凹陷;走滑叠加阶段,凹陷内断层发生右旋走滑作用,在伸展构造之上叠加了走滑构造,该构造运动奠定了金湖凹陷现今的构造格局。杨村断层和石港断层为受基底断层控制的持续活动断层,而铜城断层是晚期形成调节石港断层和杨村断层走滑应力的变换断层。断裂活动受区域应力场和基底先存断裂的共同控制,表现为两期构造的叠加。两期构造运动控制了金湖凹陷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
References
[1] | 刘军,刘喜玲,田骏. 2005.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石油天然气学报,27(6):693-694.
|
[2] | 刘世丽,胡爱玉,李书瑜. 2006. 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断层封闭性研究.海洋石油, 26(4):36-47.
|
[3] | 刘玉瑞,刘启东,杨小兰. 2004. 苏北盆地走滑断层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5(3):280-283.
|
[4] | 鲁东升,薛建华. 1999. 苏北金湖凹陷生油岩热演化研究.石油实验地质, 21(2):180-182.
|
[5] | 马力,钱基,穆日孔. 1990. 苏北-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江苏油气,10(1):7-25.
|
[6] | 彭文绪,张如才,孙和风,史浩,吴奎,贺电波,姚以泰.2010.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85-592.
|
[7] | 邱旭明. 2002. 扭动作用在苏北盆地构造体系中的表现及其意义.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4(2): 5-7.
|
[8] | 邱旭明. 2004. 苏北盆地扭动构造油气藏.石油勘探与开发, 31(3): 26-29.
|
[9] | 邱旭明,严元锋,唐焰. 2007. 苏北盆地卞闵杨油田的发现及其意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8(5):615-620.
|
[10] | 任建业,廖前进,卢刚臣,付立新,周江羽,祁鹏,史双双.2010.黄骅坳陷构造变形格局与演化过程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461-472.
|
[11] | 舒良树,王博,王良书,何光玉. 2005.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原型盆地分析.高校地质学报,(4):534-543.
|
[12] | 王桂宏,张友焱,王世洪,余华琪,马力,李思田. 2000.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局部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石油勘探与开发, 27(2):45-47.
|
[13] | 王建,李三忠,金宠,王岳军,张国伟,刘丽萍,刘鑫.2010.湘中地区穹盆构造:褶皱叠加期次和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159-165.
|
[14] | 王良书,施央申,郭令智. 1991. 苏北盆地地震地质分析与构造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5(1):75-82.
|
[15] | 王巍,陈高,王家林,吴健生. 1999. 苏北-南黄海盆地区域构造特征分析.地震学刊,(1):47-55.
|
[16] | 徐旭辉,高长林,黄泽光,范小林,刘光祥,周小进,翟常博,单翔麟,吉让寿,秦德余,张渝昌. 2005. 中国盆地形成的三大活动构造历史阶段.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6(2):155-162.
|
[17] | 杨克绳. 2002. 中国东部逆断层及油气.海相油气地质, 7(2):48-53.
|
[18] | 杨占宝.2006. 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综述.地质力学学报,12(1):43-48.
|
[19] | 姚超,焦贵浩,王同和,形厚松. 2004. 中国含油气构造样式.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508.
|
[20] | 陈安定. 2001.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高校地质学报, 7(4):408-417.
|
[21] | 陈宪和,刘启东,杨小兰. 2000.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二次运移动力分析. 石油勘探与开发,27(4):76-79.
|
[22] | 池英柳,赵文智. 2000.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走滑构造与油气聚集.石油学报, 21(2):14-20.
|
[23] | 董月霞,汪泽成,郑红菊,徐安娜. 2008.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石油勘探与开发,35(4):424-430.
|
[24] | 漆家福,杨桥. 2007. 伸展盆地的结构形态及其主控动力学因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8(5):634-640.
|
[25] | 钱基. 2001. 苏北盆地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石油学报, 22(3):12-16.
|
[26] | 钱基,韩征. 2001. 渤海湾盆地与苏北盆地勘探潜力对比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28(1):15-18.
|
[27] | 夏义平,刘万辉,徐礼贵,郑良合. 2007. 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中国石油勘探,12(1):14-2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