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一带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 PP. 102-110
Keywords: 铁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塔什库尔干,新疆
Abstract:
作者对研究区做了多次踏勘与详细检查,对塔什库尔干县一带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区内已发现的34处铁多金属矿产地多为中-小型规模,矿化类型以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及岩浆热液脉型为主。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并结合航磁异常解释和化探异常分析,认为研究区内各类型矿产分布具一定的规律性,且成矿范围广、矿化集中、品位较富。表明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和资源潜力。
References
[1] | 董连慧, 冯京, 刘德全, 唐延龄, 屈讯, 王克卓, 杨在峰. 2010. 新疆成矿单元划分方案研究.新疆地质, 28(1): 1-15.
|
[2] | 董连慧, 李凤鸣, 屈迅. 2009. 2008年新疆地质矿产勘查主要成果及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58项目”工作部署. 新疆地质, 27(1): 1-4.
|
[3] | 董永观, 郭坤一, 廖圣兵, 肖惠良, 王涛. 2006. 新疆西昆仑科库西里克铅锌矿床地质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学报, 80(11): 1730-1738.
|
[4] | 董永观, 郭坤一, 肖惠, 张传林, 王爱国, 赵宇. 2003. 西昆仑地区成矿远景. 中国地质, 30(2): 173-178.
|
[5] | 范飞鹏, 崔春龙, 李刚. 2008.新疆西昆仑库克西鲁克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中国矿山工程, 37(2):49-52.
|
[6] | 冯昌荣,吴海才,陈勇.2011.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赞坎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04-409.
|
[7] | 贾群子, 李文明, 于甫生, 邬介人, 张东生, 高鹏, 陈贵民. 1999. 西昆仑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30.
|
[8] | 李宝强, 杨万志, 赵树铭, 杨建国, 郑启平. 2006. 西昆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勘查远景. 西北地质, 39(2): 128-142.
|
[9] | 李荣社, 徐学义, 计文化. 2008. 对中国西部造山带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地质通报, 27(12): 2020-2025.
|
[10] | 林清茶, 夏斌, 张玉泉. 2006. 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钾质碱性岩Ar?Ar年龄――以羊湖、昝坎和苦子干岩体为例.矿物岩石, 26(2): 66-70.
|
[11] | ⑥ 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1991-1995.西昆仑西部1∶50万甚低密度化探报告.
|
[12] | 刘建平, 王核, 任广利. 2010. 新疆西昆仑小同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新疆地质, 28(1):38-42
|
[13] | 罗卫东, 石玉君, 陈俊华, 陈勇. 2006.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绿柱石矿矿床地质特征.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8(3): 74-77.
|
[14] | 秦克章, 李继亮, 郝杰, 肖文交, 阎臻. 2002. 昆仑造山带主要矿床类型、产出构造背景及其成矿潜力分析. 矿床地质, 21(增刊): 207-210.
|
[15] | 孙海田, 李纯杰, 吴海, 王宏君, 祁世军, 陈贵民, 刘振涛, 高鹏. 2003. 西昆仑金属成矿省概论.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255.
|
[16] | 汪玉珍, 方锡廉. 1987. 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花岗岩类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新疆地质, 5(1): 9-24.
|
[17] | 王核, 刘建平, 李社宏, 陈根文, 任广利, 赵玲. 2008. 西昆仑喀依孜斑岩钼矿的发现及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2(2): 179-184.
|
[18] | 赵玲, 王核, 刘建平, 任广利. 2008. 西昆仑地区恰尔隆、大同一带ETM遥感影像构造解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2(4): 470-474.
|
[19]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2000.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地质演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525.
|
[20] | 安银祥. 2006. 新疆塔什库尔干祖母绿矿床地质特征.新疆有色地质. 29(2): 9-10.
|
[21] | 邓晋福, 罗照华, 苏尚国, 莫宣学, 于炳松, 赖兴运, 谌宏伟. 2004. 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381.
|
[22] | 王彪,陈利燕,王核,任广利,吴玉峰,黄朝阳,付王伟.2011.遥感蚀变信息定量提取方法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为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72-377.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