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福建紫金山矿田五子骑龙铜矿床矿化与蚀变分带研究

, PP. 463-470

Keywords: 蚀变分带,五子骑龙铜矿,紫金山,福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五子骑龙铜矿床是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钼多金属矿田的一个重要矿床,属于斑岩型矿床和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的过渡类型。该矿床矿化和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金属矿物共生组合,五子骑龙铜矿床自南往北、自下往上可划分为南、中、北三个矿化带。矿化地段相对集中在中矿带的480~300m标高之间。矿体严格受北西向、北东向断裂和裂隙带控制,断裂及裂隙密集地带为成矿的有利部位。本次研究引进近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利用该技术对矿区钻孔岩心进行了蚀变矿物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结合钻探工程地质编录和地质填图成果划分出了绢云母化-硅化蚀变带(Ms-Q)、地开石化-绢云母化-硅化蚀变带(Di-Ms-Q)和明矾石化-地开石化-硅化蚀变带(Alu-Di-Q)。蚀变分带与矿化类型关系密切,铜矿化严格受蚀变带控制,如:Alu-Di-Q蚀变带的矿化类型为铜蓝+蓝辉铜矿矿物组合,Di-Ms-Q蚀变带的矿化类型为黄铜矿+斑铜矿矿物组合。两种蚀变带叠加部位矿化更好,是富矿体的找矿标志。以上两种蚀变分带及其与矿化富集的密切关系可作为本区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理论依据。

References

[1]  胡春杰, 黄文婷, 包志伟, 梁华英, 王春龙. 2012. 福建紫金山矿田晚中生代英安玢岩形成时代及其成矿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6(2): 284-292.
[2]  华仁民, 陆建军, 陈培荣, 李晓峰, 刘晓东, 张文兰. 2002.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斑岩-浅成热液金(铜)矿体系及其成矿流体. 自然科学进展, 12(3): 240-244.
[3]  黄仁生. 2008. 福建紫金山矿田火成岩系列与浅成低温热液-斑岩铜金银成矿系统. 地质力学学报, 14(1): 74-86.
[4]  黄铁心, 刘晓东, 张金成等. 1996. 碧田金矿石英-冰长石型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 96(6): 1-4.
[5]  黄文婷, 胡春杰, 李晶, 梁华英, 伍静, 王春龙, 包志伟, 陈衍景, 王秀璋. 2011. 福建紫金山矿田罗卜岭铜钼矿化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成矿岩浆特征研究. 矿物学报, (增刊): 592-593.
[6]  邱小平, 蓝岳彰, 刘羽. 2010. 紫金山金铜矿床深部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前景评价的关键. 地球学报, 31(2): 209-215.
[7]  肖爱芳, 黎敦朋, 柳小明. 2012. 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田石帽山群下组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与白垩纪岩浆活动期次.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6(4): 613-623.
[8]  薛凯. 2008. 紫金山矿田罗卜岭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黄金, 2008, 29(增刊): 24-28.
[9]  王少怀, 裴荣富, 曾宪辉, 邱小平, 魏民. 2009. 再论紫金山矿田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地质学报, 83(2): 145-157.
[10]  张德全, 李大新, 丰成友, 董英君. 2001.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学报, 22(5): 109-122.
[11]  张德全, 李大新, 赵一鸣, 王文桂, 顾光先. 1996. 五子骑龙矿床――被改造的斑岩铜矿上部带. 矿床地质, 15(2): 109-122.
[12]  张德全, 李大新, 赵一鸣, 陈景河, 李子林, 张克尧. 1991. 福建紫金山矿床――我国大陆首例石英-明矾石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 地质论评, 37(6): 481-491.
[13]  张德全, 佘宏全, 李大新, 丰成友. 2003. 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 地球学报, 26(2): 127-136.
[14]  张江. 2001. 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与勘探, 37(2): 17-22.
[15]  赵希林, 毛建仁, 陈荣, 曾庆涛, 于胜荛 许乃政, 叶海敏. 2007. 福建省上杭地区才溪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增刊): 155-157.
[16]  钟军, 陈衍景, 陈静, 李晶, 祁进平, 戴茂昌. 2011.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岩石学报, 27(5): 1410-1424.
[17]  陈静, 陈衍景, 钟军, 孙艺, 李晶, 祁进平. 2011.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五子骑龙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岩石学报, 27(5): 1452-1438.
[18]  陈景河. 1999. 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黄金, 20(7): 6-11.
[19]  冯宗帜. 1993. 福建中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环境. 中国区域地质, 15(4): 311-316.
[20]  高天钧, 黄任生. 1998.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矿田铜金银矿床类型与对比.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4): 283-29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