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嘉启,王小凤,冯向阳. 1998. 郯庐断裂带地温场研究. 地质力学学报,4(1): 78-88 .
|
[2] | 陈安定. 2001.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高校地质学报,7(4): 408-417.
|
[3] | 陈安定. 2010. 苏北盆地构造特征及箕状断陷形成机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31(2): 104-150.
|
[4] | 程本合. 200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热演化史及其与油气关系.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75-77.
|
[5] | 王良书,李成,施央申,汪屹华. 1995. 下扬子区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密度分布. 地球物理学报,38(4): 469 -476.
|
[6] | 王良书,刘绍文,肖卫勇,李成,李华,郭随平,刘波,罗毓晖,蔡东升. 2002.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科学通报,47(2): 151-155.
|
[7] | 王良书,施央申. 1989. 油气盆地地热研究.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42.
|
[8] | 汪洋,程素华. 2011. 中国东部岩石圈热状态与流变学强度特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 12-23.
|
[9] | 武守诚. 1993. 中国油气盆地的系统研究. 石油学报,14(4): 20-31 .
|
[10] | 肖卫勇,王良书,李华,李成,王国强,蔡东升,罗毓辉. 2001. 渤海盆地地温场研究.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5(2): 107 -110.
|
[11] | 徐明,朱传庆,田云涛,饶松,胡圣标. 2011. 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54(4): 1052-1060.
|
[12] | 杨树春,胡圣标,蔡东升,冯晓杰,高乐,卢景美. 2003. 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 科学通报,48(14): 1564- 1569 .
|
[13] | 袁玉松,郭彤楼,胡圣标,曾萍,陈安定. 2005. 下扬子苏南地区构造-热演化及烃源岩成烃史研究――以圣科1井为例. 自然科学进展,15(6): 753-758.
|
[14] | 袁玉松,马永生,胡圣标,郭彤楼,付孝悦. 2006.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49(4): 1118-1126.
|
[15] | 赵剑畏,许家法,王光亚. 1997. 江苏地温水温场特征及地热异常分布规律与控制条件探讨. 江苏地质,21(1): 27-35.
|
[16] | 周庆华,冯子辉,门广田. 2007.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现今地温特征及其与天然气生成关系研究. 中国科学(D辑),37(增刊Ⅱ): 177-188.
|
[17] | Chen Z H, Osadetz K G, Issler D R and Grasby S E. 2008. Hydrocarbon migration detected by regional temperature field variations,Beaufort?Mackenzie Basin, Canada. AAPG Bulletin, 92(12): 1639-1653.
|
[18] | Stephenson R, Egholm D L, Nielsen S B and Stovba S M. 2009. Role of thermal refraction in localizing intra plate deformation in southeastern Ukraine. Nature Geoscience, 31(2): 290-293.
|
[19] | 冯昌格,刘绍文,王良书,李成. 2010.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地球科学,35(7): 645-656 .
|
[20] | 龚育龄,王良书,刘绍文. 2009. 济阳坳陷新生代主要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3):427-431.
|
[21] | 胡圣标,何丽娟,汪集?. 2001.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 地球物理学报,44(5): 611-626 .
|
[22] | 江夏,周荔青. 2010. 苏北盆地富油气凹陷形成与分布特征. 石油实验地质,32(4): 319-325 .
|
[23] | 李亚军,李儒峰. 2010.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 现代地质,24(6): 1042-1047 .
|
[24] | 能源,漆家福,张春峰,张克鑫,任红民,郑元财. 2012. 金湖凹陷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1): 16-23
|
[25] | 邱海峻,许志琴,乔德武. 2006.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地质通报,25(9-10): 1117-1120.
|
[26] | 宋宁,史光辉,高国强,辛仁臣,方念乔. 2011.苏北盆地古近系-上白垩统的岩石热导率. 复杂油气藏,4(1): 10-11.
|
[27] | 宋宁,王铁冠,陈莉琼,辛仁臣. 2010.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油气成藏期次综合分析. 石油学报,31(2): 180-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