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Keywords: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演化 ,油气成藏
Abstract:
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两条剖面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6个样品年龄介于(90±6)~(113±8)Ma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范围较宽、单峰的特征,较为集中地反应了一期冷却年龄,记录了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期研究区较为缓慢的构造抬升过程。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与前人资料,认为研究区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埋深,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开始大规模向油气转化;随后受印度板块向北与青藏高原对接的影响,研究区开始抬升,对油气藏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References
[1] 曹洁, 魏仙样, 严小鳙, 李玉宏, 魏建设. 2012.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祥探8井华力西期风化壳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通报, 31(10): 1639?1644.
[2] 陈安定, 万景林, 郭彤楼. 2004. 裂变径迹研究构造抬升应用实例. 石油学报, 25(4): 29?32.
[3] 陈启林, 卫平生, 杨占龙. 2006.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石油实验地质, 28(4): 311?315.
[4] 叶加仁, 杨香华. 2003.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温压场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天然气工业, 23(2): 15?19.
[5] 袁万明, 董金泉, 保增宽. 2004.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地学前缘, 11(7): 461?468.
[6] 袁万明, 杜杨松, 杨立强, 李胜荣, 董金泉. 2007. 西藏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岩石学报, 23(11): 29l1?2917.
[7] 张代生, 李光云, 罗肇, 李兴亮. 2003.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地质条件. 新疆石油地质, 23(2): 130?133.
[8] 周祖翼, 廖宗廷, 杨凤丽, 傅强. 2001. 裂变径迹分析及其在沉积盆地研究中的应用. 石油实验地质, 23(3): 332?337.
[9] 朱文斌, 张志勇, 舒良树, 万景林, 卢华复, 王胜利, 杨伟, 苏金宝. 2007. 塔里木北缘前寒武系基底隆升剥露史: 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岩石学报, 23(7): 1671?1682.
[10] 丁超, 陈刚, 李振华, 毛小妮, 杨甫. 2011.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构造热演化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现代地质, 25(3): 581?588.
[11] 高峰, 王岳军, 刘顺生, 胡宝清. 2000.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热历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1): 87?91.
[12] 韩伟, 姜亭, 李玉宏, 魏建设. 2011.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区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地质通报, 30(6): 911?915.
[13] 康玉柱. 2008. 中国西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前景. 新疆石油地质, 28(4): 415?419.
[14] 卢进才, 陈高潮,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2011a.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沉积建造与生烃条件研究――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一. 地质通报, 30(6): 811?826.
[15] 卢进才, 陈高潮,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2011b.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沉积后的构造演化、盖层条件与油气信息――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三. 地质通报, 30(6): 838?849.
[16] 卢进才, 魏仙样, 魏建设, 李玉宏. 2010.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初探. 地质通报, 29(2-3): 330?340.
[17] 卢双舫, 张敏. 2008. 油气地球化学.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12.
[18] 任纪舜, 王作勋, 陈炳蔚, 姜春发, 牛宝贵, 李锦轶, 谢广连, 和政军, 刘志刚. 1999.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17.
[19] 任战利. 1995.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热史. 地球物理学报, 38(3): 339?350.
[20] 王建强, 刘池阳, 闫建萍, 赵红格, 高飞, 刘超. 20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发育时限及其演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6(4): 22?29.
[21] 王生朗, 马维民, 竺知新, 尚雅珍. 2002.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查干凹陷构造-沉积格架与油气勘探方向. 石油实验地质, 8(4): 296?300.
[22] 肖晖, 任战利, 赵靖舟, 王起琮, 时保宏, 宋立军. 2011.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盆山构造-热演化史.地学前缘, 18(3): 33?41.
[23] 左国朝, 刘义科, 刘春燕. 2003. 甘新蒙北山地区构造格局及演化. 甘肃地质学报, 12(1): 1-15.
[24] Barbarand J, Carter A, Wood I G and Hurford A J. 2003. Com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control of fission-track annealing in apatite. Chemical Geology, 198(1-2): 107?137.
[25] Brandon M T. 1996. Probability density plot for fission-track grain-age samples. Radiation Measurements, 26(5): 663?676.
[26] Hurford A J and Green P F. 1983. The zeta-age calibration of fission-track dating. Isotope Geoscience, 1(4): 285?317.
[27] Ketcham R A, Donelick R A and Donelick M B. 2000. AFT? Solve: A program for multi-kinetic modeling of apatite fission-track data. Geological Materials Resea?rch, 2(1): 1?3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