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 PP. 264-275

Keywords: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专属性,控矿因素,成矿系列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南岭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该区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以S型(改造型)花岗岩为主,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并且与穿切于花岗岩中的中基性岩脉密切相伴。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发育,规模大、范围广、类型全的热液蚀变是判别产铀岩体的重要标志。产铀岩体的主要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则主要发生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成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时差,指示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的地质作用。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提供成矿铀源和成矿围岩,而铀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喜山期伸展断裂构造和蚀变交代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燕山晚期-喜山期的伸展构造活动及其伴随的中基性-酸性岩浆活动比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更具有成矿专属性。

References

[1]  陈培荣. 2004. 华南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铀矿地质, 20(5): 266?270.
[2]  陈佑纬, 毕献武, 胡瑞忠, 朱维光, 胥磊落. 2010. 贵东岩体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制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9(4):355?364.
[3]  陈毓川, 裴荣富, 张宏良, 林新多, 白鸽, 李崇佑, 胡永嘉, 刘群, 冼柏棋. 1989. 南岭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有色及稀有金属矿床地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 四. 矿床与矿产, 第10号,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508.
[4]  陈跃辉, 陈祖伊, 蔡煌琦, 施祖海, 封全宏, 付锦. 1997.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布. 铀矿地质, 13(3): 128-138.
[5]  李耀崧, 朱杰辰, 夏毓亮.1995.锆石特征及铀含量在铀成矿远景评价中的意义.中国核科技报告: 1?15.
[6]  李月湘, 李田港. 1995. 201富铀矿床氢, 氧, 碳, 硫, 铅同位素研究. 铀矿地质, 11(5): 273?277.
[7]  李子颖. 2006. 华南热点铀成矿作用. 铀矿地质, 22(2): 65?69.
[8]  凌洪飞. 2011. 论花岗岩型铀矿床热液来源――来自氧逸度条件的制约. 地质论评, 57(2): 193?206.
[9]  刘昌实. 1984. 华南不同成因花岗岩黑云母类矿物化学成份对比. 桂林工学院学报, (2): 1?14.
[10]  刘继顺, 章邦桐.1992. 华南陆壳铀地球化学演化与成矿.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5(2): 130?135.
[11]  刘金辉, 李学礼. 1997. 下庄铀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研究.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27(4): 415?419.
[12]  刘治恒, 巫晓兵. 2009. 中基性脉岩与铀成矿的关系. 现代矿业, (3): 77?80.
[13]  闻广. 1958. 就岩石化学特征论花岗岩类成矿专属性. 科学记录, 2(11): 446?459.
[14]  闻广. 1981. 关于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 地质论评, 27(5): 447?451.
[15]  闻广. 1983. 成矿专属性与成矿继承性. 矿床地质, 2(1): 1?10.
[16]  徐伟昌, 张运洪, 刘跃宝. 1994. 苗儿山复式岩基年代学研究的进展及时代划分方案. 岩石学报, 10(3): 330?337.
[17]  徐争启, 程发贵, 梁军, 唐纯勇, 张成江, 倪师军, 颜秋连, 余中美, 祁家明, 赵永鑫, 方永坤. 2011. 桂北摩天岭岩体两个典型铀矿床对比及铀成矿作用探讨. 矿物学报, (S1): 308?309.
[18]  杨文金, 王联魁, 张绍立, 徐文新. 1986. 华南两个不同成因系列花岗岩的云母标型特征. 矿物学报, 6(4): 298?307.
[19]  杨文金, 王联魁, 张绍立, 徐文新. 1988. 从云母微量元素特征探讨华南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 矿物学报, 8(2): 127?135.
[20]  余达淦, 吴仁贵, 陈培荣. 2005. 铀资源地质学.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450.
[21]  于津海, 王丽娟, 王孝磊, 邱检生, 赵蕾. 2007. 赣东南富城杂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 岩石学报, 23(6): 1441?1456.
[22]  张成江. 1990. 贵东岩体花岗岩中晶质铀矿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7(3): 10?17.
[23]  张金带, 李友良, 简晓飞.2008. 我国铀资源勘查状况及发展前景.中国工程科学, 10(1): 54?60.
[24]  张振奋. 2007. 华南花岗岩型富大铀矿区域成矿规律分析. 西部探矿工程, 19(2): 117?118.
[25]  张祖还, 章邦桐.1991. 华南产铀花岗岩及有关铀矿床研究.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58.
[26]  章邦桐, 张富生, 倪琦生, 陈培荣, 翟建平, 沈渭洲. 1988. 安庐石英正长岩带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岩石学报, 4(3):1?2.
[27]  章邦桐, 张祖还.1994. 华南东部铀成矿作用与陆壳演化的关系及其远景分析. 核科学与工程, 14(2): 157?164.
[28]  邓平, 沈渭洲, 凌洪飞, 叶海敏, 王学成, 濮巍, 谭正中.2003.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 以下庄矿田仙石铀矿床为例.地球化学, 32(6): 520?528.
[29]  邓平, 舒良树, 谭正中, 吴烈勤. 2002.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铀成矿序列. 铀矿地质, 18(5): 257?263.
[30]  窦小平. 2004. 华东地区花岗岩类成因类型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铀矿地质, 20(6): 330?336.
[31]  杜乐天. 1982. 花岗岩型铀矿文集.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404.
[32]  杜乐天. 2001. 中国热液铀矿床基本成矿规律和一般热液成矿学.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307.
[33]  杜乐天. 2011. 中国热液铀矿成矿理论体系. 铀矿地质, 27(2): 65?69.
[34]  杜乐天, 王玉明. 1984. 华南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的统一性. 放射性地质, (3): 1?10.
[35]  范春方, 陈培荣. 2000. 赣南陂头花岗岩体Nd-Sr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地质找矿论丛, 15(3): 282?287.
[36]  范洪海, 何德宝, 徐浩, 李建红, 孙远强, 夏宗强, 王凤岗, 谷雨, 李田港, 冯明月, 师玉涛. 2012. 全国花岗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铀矿地质, 28(6): 335-341.
[37]  范裕, 周涛发, 袁峰, 钱存超, 陆三明, David R C. 2008. 安徽庐江-枞阳地区A型花岗岩的LA-ICP-MS 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 24(8): 1715?1724.
[38]  冯明月, 何德宝. 2012. 富铀花岗岩源岩特征. 世界核地质科学, 29(1): 1?8.
[39]  洪大卫. 1982. 华南花岗岩的黑云母和矿物相及其与矿化系列的关系. 地质学报, 2(5): 149?164.
[40]  胡瑞忠, 毕献武, 彭建堂, 刘?, 钟宏, 赵军红, 蒋国豪. 2007. 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矿床地质, 26(2): 139?152.
[41]  胡瑞忠, 毕献武, 苏文超, 彭建堂, 李朝阳. 2004. 华南白垩-第三纪地壳拉张与铀成矿的关系. 地学前缘, 11(1): 153?160.
[42]  胡瑞忠, 李朝阳, 倪师军, 刘莉, 于津生. 1993.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热液中∑CO2来源研究. 中国科学(B辑), 23(2): 189?196.
[43]  黄凡, 侯可军, 陈郑辉, 陈振宇, 赵正. 2012. 赣东南大富足成铀岩体锆石U-Pb定年和构造背景与含矿性. 岩矿测试, 31(3): 518?524.
[44]  黄国龙, 吴烈勤, 邓平, 朱捌, 张彦春, 谭正中, 曹豪杰. 2006.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铀矿地质, 22(5): 267?275.
[45]  黄国龙, 尹征平, 凌洪飞, 邓平, 朱捌, 沈渭洲.2010.粤北地区302矿床沥青铀矿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矿床地质, 29(2): 352?360.
[46]  李妩巍, 王敢, 陈卫锋, 赵葵东. 2010. 香草坪花岗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铀矿地质, 26(4): 216?223.
[47]  闵茂中, 孔令福. 1995. 广西六陈花岗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论评, 41(1): 48?51.
[48]  闵茂中, 孔令福, 张祖还, 江仪, 张国文. 1987. 3701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 6(4): 72?80
[49]  倪师军, 金景福. 1994. 302铀矿床热液的混合和沸腾垂直分带模式. 铀矿地质, 10(2): 70?77.
[50]  覃慕陶, 刘师先. 1998. 南岭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74.
[51]  戎嘉树. 1980. 花岗岩中晶质铀矿及其找矿意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 173?183.
[52]  商朋强, 胡瑞忠, 毕献武, 刘雷, 张国全. 2007. 华南热液铀矿成矿作用若干问题探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3): 290?294.
[53]  孙涛. 2006. 新编华南花岗岩分布图及其说明. 地质通报, 25(3): 332?337.
[54]  王旺章. 1996. 我国东南部中生代产铀花岗岩体铀成矿时代规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18(增刊): 86?89.
[55]  王志成. 2003. 南岭湘桂段中生代壳源岩浆作用和铀成矿作用. 南京: 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73.
[56]  闻广, 闻辂. 1963. 再论岩浆成矿专属性, 43(4): 378-393.
[57]  吴烈勤, 谭正中, 刘汝洲, 黄国龙. 2003. 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 铀矿地质, 19(1): 28?33.
[58]  谢晓华, 陈卫锋, 赵葵东, 孙涛, 陈培荣, 蒋少涌, 朱康任, 李妩巍. 2008. 桂东北豆乍山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学报, 24(6): 1302?1312.
[59]  徐克勤, 孙鼐, 王德滋, 刘昌实, 陈克荣. 1982. 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岩矿测试, 1(2): 1?12.
[60]  徐夕生, 邓平, O’Reilly S Y, Griffin W L, 周新民, 谭正中. 2003. 华南贵东杂岩体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ICPMS U-Pb定年及其成岩意义. 科学通报, 48(12): 1328?1334.
[61]  余达淦. 1994.伸展构造与铀成矿作用. 铀矿地质, 10(3): 129?137.
[62]  章健, 陈卫锋, 陈培荣. 2011. 华南印支期产铀和非产铀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差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5(2): 270?277.
[63]  郑懋公, 朱杰辰. 1984. 我国中酸性岩浆岩锆石铀含量变化及其地质意义. 铀矿地质, 23(3): 17?23.
[64]  朱捌. 2010.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研究――以诸广山南部铀矿田为例.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3.
[65]  朱捌, 凌洪飞, 沈渭洲, 高剑峰, 邓平, 黄国龙, 谭正中. 2006.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矿床地质, 25(1): 71?82.
[66]  邹明亮, 舒孝敬, 范立亭, 梁永东. 2011. 桂北摩天岭含铀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30(4): 415?42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