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海南岛兰洋地区石炭系孢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Keywords: 孢子石炭化海南岛
Abstract:
笔者等在海南岛兰洋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炭系孢子,计38属64种。其中,产于青天峡组上部的孢子组合,与G.Clayton等人所建立的“PU“带相当,属韦宪期早期。产于石岭组下部的孢子组合,则具有韦宪期中晚期的色彩。这些孢子的发现,为该区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探讨海南岛大地构造的某些问题。作者依据孢子组合及其伴生的植物化石,对石炭纪广东大陆与海南岛分属两个地体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而
References
[1] | 袁相国,地质年代表,1987年
|
[2] | 欧阳舒,古生物学报,1981年,20卷,2期,95页
|
[3] | 高联达,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地质研究所分刊,1980年,1卷,1期,49页
|
[4] | 夏邦栋,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专1期,57页
|
[5] | 夏邦栋 施光宇.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作用[J].地质学报,1991,65(2):103-115,.
|
[6] | 高联达,地质论评,1990年,36卷,1期,58页
|
[7] | 任纪舜,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1990年
|
[8] | 陈耀钦,岩相古地理,1989年,4期,13页
|
[9] | 高联达,地层古生物论文集.22,1988年
|
[10] | 高联达,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西藏古生物论文集,1988年
|
[11] | 南颐,广东地质,1987年,2卷,2期,69页
|
[12] | 高联达,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微体古生物分册,1977年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