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徐州贾汪地区中―上寒武统藻礁,风暴层与海平面变化
Keywords: 中-上寒武统藻礁风暴层海平面变化礁岩
Abstract:
笔者详细研究了徐州贾汪地区中-上寒武统的二郎山等剖面,将张夏组-凤山组划分为3个各具特色的三级层序,根据各层序内副层序的堆叠形式进一上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及高位体系域(HST)其中张夏层序的藻礁为中-晚寒武世期间发育的最大规模碳酸盐岩缓坡藻礁,崮山层序凝胶缩代表中-晚寒武世最大海泛(海侵)期沉积,长山-凤山层序顶部白云岩代表中-晚寒武世最小海平面(海退)时期的沉积。
References
[1] | 季强 章雨旭.从层序地层学研究试论华北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J].地质论评,1997,43(3):241-248,.
|
[2] | 章雨旭 彭阳.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副层序类型及其形成机制探讨[J].地质论评,1997,43(2):148-154,T001.
|
[3] | 梅仕龙 梅冥相.华北地台中,上寒武统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认识[J].地层学杂志,1996,20(2):146-152,.
|
[4] | 孟祥化 Tuck.,ME.中国晚寒琥世长山期最大海泛事件及其全球对比意义[J].地质学报,1996,70(2):108-120,T001.
|
[5] | 章雨旭 王成述.海平面变化定量研究的探讨[J].中国区域地质,1996,(1):75-82,.
|
[6] | 陈荣坤.华北地台中寒武世米级旋回层序与复合海平面变化[J].岩相古地理,1996,16(4):23-31,.
|
[7] | 金瞰昆,岩相古地理,1997年,17卷,1期,34页
|
[8] | Wang Chengshu,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Field Trip Guide,1996年,202页
|
[9] | 陈荣坤,沉积学报,1996年,14卷,增刊,49页
|
[10] | 江茂生 沙庆安.苏鲁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藻灰岩及沉积相[J].岩相古地理,1996,16(5):12-17,.
|
[11] | 龚一鸣,地质论评,1988年,34卷,5期,481页
|
[12] | 余素玉,化石碳酸盐岩微相,1988年,41页
|
[13] | 刘宝--,地质学报,1986年,60卷,1期,55页
|
[14] | 曹瑞骥(译),化石藻类,1984年
|
[15] | 李菊英(译),钙藻,1980年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