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应力化学
Keywords: 应力化学应力化学类型应力化学作用金矿床
Abstract:
应力化学是研究应力的性质,作用方式和规模,组合和序列,它们的发生,发展,演化所成生的化学作用和过程,以及物理-化学动态机制。当应力作用于地质体时,接受能量和释放能量的作用方式之一就是应力化学作用,应力化学作用主要受应力性质,应力配置和应力序列的影响,以剪应力化学作用最为重要,应力作用可产生化学作用,改善化学反应所需条件,因而促进和加速了化学作用。
References
[1] | 陶明信.新疆乌鲁木齐―乌苏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J].地质学报,1992,66(3):206-218,.
|
[2] | 万天丰 朱鸿.中国白垩纪―始新世早期构造应力场[J].地质学报,1989,63(1):14-25,.
|
[3] | 武红岭 王连捷.山字型构造体系的粘弹性应力应变分析[J].地质论评,1990,36(3):193-199,.
|
[4] | 王玉明.韧性剪切过程中金沉淀富集的新机制[J].地质论评,1998,44(6):643-648,.
|
[5] | 刘继顺.韧性剪切带中金成矿研究的若干问题[J].地质论评,1996,42(2):123-138,.
|
[6] | 季峻峰 孙承辕.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成矿特征[J].地质论评,1994,40(4):361-367,.
|
[7] | 赵中伟 孙培梅.机械活化强化冶金反应的几个问题[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5,26(6):757-760,.
|
[8] | 刘迅 黄震.江西永平铜矿田构造地球化学[J].地质论评,1992,38(4):302-310,.
|
[9] | 邵建国 张小平.论上部岩石圈的偏应力值[J].地质论评,1991,37(4):289-299,.
|
[10] | 侯贵廷 张宝兴.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形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J].地质论评,1998,44(3):309-314,.
|
[11] | 李洪桂 赵中伟.机械活化黄铁矿的物理化学性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5,26(3):349-352,.
|
[12] | 吕谦 张佩璜.边磨边浸氰化提金新工艺的研究[J].黄金科技动态,1990,(7):1-6,.
|
[13] | 黄瑞华,中国东南部锡的构造地球化学,1989年
|
[14] | 岳石,地质论评,1988年,34卷,3期,248页
|
[15] | 李东旭,地质学报,1987年,61卷,1期,32页
|
[16] | 沈淑敏,地质学报,1980年,54卷,3期,186页
|
[17] | 陈国达,成矿构造研究法,1978年
|
[18] | 王嘉荫,应力矿物,1978年
|
[19] | 麦道林 D,金属中的晶粒间界,1965年
|
[20] | 龚润生 尹志民.高强马氏体钢长期时效过程中的微偏聚现象[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5,26(2):206-209,.
|
[21] | 杨武年.遥感信息场分层解析与构造应力场定量研究[J].地质学报,1997,71(1):86-96,T001.
|
[22] | 刘茂盛,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25卷,3期,321页
|
[23] | 刘洪波 关广岳.辽宁吕家堡子铅―锌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论评,1990,36(2):97-104,.
|
[24] | 乐光禹,地质论评,1985年,31卷,3期,217页
|
[25] | 徐志刚,地质学报,1985年,59卷,2期,109页
|
[26] | 陈国达,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4年,8卷,1期,7页
|
[27] | 彭一民,地质论评,1982年,28卷,4期,348页
|
[28] | 哈克 A,变质作用,1981年,152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