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平移时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Keywords: 郯庐断裂带糜棱岩同位素年龄平移时代钾氩
Abstract:
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K-Ar全岩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该剪切带形成后,在99±2Ma前(早白垩世末期)冷却至封闭温度。结合其它地质现象,笔者认为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推测为110―130Ma前。这一平移时代与太平洋的伊泽奈崎(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斜向俯冲的时间基本一致。
References
[1] | 李曙光 王松山.中国中部蓝片岩的形成时代[J].地质科学,1993,28(1):21-27,.
|
[2] | 徐嘉炜 马国锋.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J].地质论评,1992,38(4):316-324,.
|
[3] | 葛宁洁,安徽地质,1993年,3卷,3期,22页
|
[4] | 刘德良,安徽地质,1993年,3卷,3期,1页
|
[5] | Yin A,1993年
|
[6] | 徐嘉炜,The Tancheng-Lujiang Wrench Falult System,1993年
|
[7] | 徐嘉炜,The Tancheng-lujiang Wrench Fault System,1993年
|
[8] | 团体著者,山东地质志,1989年
|
[9] | 方仲景,科学通报,1985年,1期,52页
|
[10] | 劳秋元,构造地质论丛,1984年,3期,80页
|
[11] | 孙荣圭,构造地质论丛,1984年,3期,152页
|
[12] | 张家声,地震地质,1983年,5卷,2期,11页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