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槽流痕在赣北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及意义
Keywords: 凹槽流痕等深流大陆斜坡前寒武纪地层
Abstract:
凹槽流痕是在等深流作用下,在层面上产生的一种冲刷痕迹原生沉积构造,一般较为罕见,其长轴方向与等深流方向一致,沿大陆斜坡走向分布,赣北晚元古代早期程浪群计林的紫红色条带状细粒碎屑沉积浅变质岩的层面上,有密集而清晰的凹槽流痕分布。
References
[1] | 周国庆 赵建新.华南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赣东北蛇绿岩的Sm―Nd同位...[J].科学通报,1991,36(2):129-132,.
|
[2] | 周新民 杨杰东.安徽歙县伏川蛇绿岩套的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1989,34(16):1243-1245,.
|
[3] | 马长信,科学通报,1991年,19期,1518页
|
[4] | 徐备,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9年,3期,108页
|
[5] | 马长信,中国区域地质,1988年,3期,236页
|
[6] | 马长信,岩相古地理文集.4,1988年
|
[7] | 龚一鸣,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5卷,2期,20页
|
[8] | 白文吉,岩石矿物学杂志,1986年,5卷,4期,289页
|
[9] | 刘宝--,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2年,1期,1页
|
[10] | 陈昌明,陆源碎屑沉积环境,1979年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