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论评  1995 

论太行山构造岩浆带的岩浆来源及其成因

Keywords: 构造岩浆带拆离流变带物质迁移岩浆成因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本文以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及其东西两侧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深部探测资料为依据,探讨远离俯冲板内构造岩浆带中岩浆的成因、来源及侵位机制。提出了韧性流变-岩浆隆起模式。认为在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幔位势差、密度差的控制下?隆升的造山带剥蚀物向两侧断陷盆地搬运,而中下地壳则沿深部向山根缓倾的韧性拆离带迁移到造山带的深部,并在拆离剪切作用及流体的参与下形成深熔岩浆,这种深熔岩浆,在沿陡倾剪切带上侵过程中,不断与中

References

[1]  马杏垣,地质学报,1983年,57卷,1期,22页
[2]  叶连俊,华北地台沉积建造,1983年
[3]  何国琦,地质研究论文集,1982年
[4]  牛树银 许传诗.太行山变质核杂岩的特征及成因探讨[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4,17(1):43-53,.
[5]  宋鸿林 单文琅 等.论壳内韧性流层及其构造表现[J].现代地质,1992,6(4):494-503,.
[6]  郑炳华 马宗晋.华北北部断块构造及中下地壳的构造滑脱[J].中国地震,1991,7(3):1-10,.
[7]  牛树银,地学前缘,1995年,2卷,1/2期,85页
[8]  吴宗絮,地学前缘,1994年,1卷,1/2期,145页
[9]  牛树银,太行山区地壳演化及成矿规律,1994年
[10]  刘和甫,地球科学,1993年,18卷,6期,699页
[11]  王秀文,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年,11卷,3期,15页
[12]  莫宣学,地学前缘,1991年,1卷,1/2期,52页
[13]  牛树银,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1991年,3期,23页
[14]  魏斯禹,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地带的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1990年
[15]  孙武城,中国大陆深部构造的研究与进展,1988年
[16]  马宗晋,地质学报,1984年,58卷,2期,114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