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敢富.从再生珠边结构论银岩锡矿床的成因[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3,14(2):37-51,.
|
[2] | 熊小林 朱金初.黄玉云英岩成因的初步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1996,41(10):917-919,.
|
[3] | 王德滋 刘昌实.浙江泰顺洋滨黄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地球化学,1994,23(2):115-124,.
|
[4] | 赵劲松 饶冰.初论铌,钽和钨的成矿作用:实验研究[J].地球化学,1996,25(3):286-295,.
|
[5] | 沈敢富.湘南香花铺云英伟晶岩研探[J].地质论评,1994,40(4):296-306,.
|
[6] | 沈敢富,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2,1994年,275页
|
[7] | 吕伯西,三江地区花岗岩类及其成矿专属性,1993年,131页
|
[8] | 沈敢富.银岩锡矿成岩,成矿机理新探[J].地球化学,1992,(4):346-353,T001.
|
[9] | 沈敢富,当代地质科学技术进展,1992年,130页
|
[10] | 沈敢富,中国西部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文集,1991年,177页
|
[11] | 刘昌实,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年,3卷,3期,220页
|
[12] | 陈德潜.从“鹅髓岩”谈岩类学问题[J].江西地质,1989,3(1):87-88,.
|
[13] | 黄蕴慧,香花岭岩石矿床与矿物,1988年,4页
|
[14] | 沈敢富,Rev Brasileira Geociencias,1987年,17卷,4期,640页
|
[15] | 谭运金,矿产与地质,1987年,1卷,4期,16页
|
[16] | 常海亮,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5年,9卷,33页
|
[17] | 夏卫华,地球科学,1984年,2期,79页
|
[18] | 陈德潜,岩石矿物及测试,1984年,3卷,1期,9页
|
[19] | 沈敢富,科学通报,1983年,28卷,2期,100页
|
[20] | 常海亮,矿物中包裹体研究.1,1981年,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