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低成熟石油概念厘定及其多元多源复合连续成油特性
Keywords: 低成熟石油成烃母质成油特征多源复合油气藏
Abstract:
本文指出了低成熟石油概念和实际划分上的不统一和不规范,并给出了初步定义,另外,对代成熟石油的相关在烃母质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低成熟成烃母质的定义,指出了低成熟石油成烃母质的多元性和油源的多源性特点,同时还指出了低成熟石油是沉积有机质在地质埋藏过程中波动烃连续模式之部分,其具有多元多源复合成烃行为和分阶段连续演化的特征。
References
[1] | 史继扬 向明菊.氨基酸,脂肪酸对过渡带气,低熟原油形成的意义[J].沉积学报,1995,13(2):33-43,.
|
[2] | 张国防 吴德云.盐湖相石油的早期生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5):42-48,52.
|
[3] | 黄第藩 李晋超.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原油的熟化序列及其在石油资源预测中的重要意义[J].石油学报,1989,10(3):1-11,.
|
[4] | 沈忠民 周光甲.我国低成熟石油地质分布特征及找油方向[J].石油学报,1996,17(4):19-27,.
|
[5] | 侯读杰 王铁冠.中国陆相沉积中的低熟油气资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6):38-45,.
|
[6] | 侯读杰 王铁冠.陆相湖盆沉积物和原油中的甲藻甾烷[J].科学通报,1995,40(4):333-335,.
|
[7] | 沈忠民,Chin J Geochem,1996年,15卷,4期,324页
|
[8] | 王铁冠,中国科学.D,1996年,26卷,6期,518页
|
[9] | 卢双舫,中国科学.B,1995年,25卷,1期,101页
|
[10] | 王铁冠,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1995年,168页
|
[11] | 刘晓燕,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17卷,4期,24页
|
[12] | 吴庆余,中国科学.B,1993年,23卷,4期,423页
|
[13] | 团体著者,国外地质科技,1992年,6/7期,67页
|
[14] | 廖前进,"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1992年,626页
|
[15] | 黄第藩,煤成油地球化学新进展,1992年,1页
|
[16] | 肖贤明,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年,18卷,4期,23页
|
[17] | 朱家蔚,东濮凹陷油气生成地球化学研究,1991年,1页
|
[18] | 陈建渝,第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会议论文集,1990年,89页
|
[19] | 黄第藩,第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会议论文集,1990年,1页
|
[20] | 周光甲,第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会议论文集,1990年,25页
|
[21] | 彭平安,中国科学.B,1989年,20卷,1期,84页
|
[22] | 江继纲,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10卷,4期,337页
|
[23] | 戴世昭,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9卷,2期,204页
|
[24] | 李任伟,中国科学.B,1988年,19卷,3期,303页
|
[25] | 黄第藩,石油学报,1987年,8卷,1期,1页
|
[26] | 黄第藩,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生物、气体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年报,1987年,1页
|
[27] | 傅家谟,有机地球化学论文集,1987年,15页
|
[28] | 秦匡宗,有机地球化学论文集,1987年,159页
|
[29] | 周光甲,有机地球化学论文集,1987年,27页
|
[30] | 史继扬,地球化学,1985年,1期,80页
|
[31] | 傅家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5年,6卷,2期,150页
|
[32] | 葛云,地质科技动态,1984年,12期,1页
|
[33] | 史继扬,地球化学,1982年,1期,4页
|
[34] | Zhang Yigang,Jn Petrol Geol,1981年,3期,427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