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论评  1998 

闽,浙,赣晚前寒武纪构造格局探讨

Keywords: 活动陆缘晚前寒武纪华夏古陆构造格局地块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华南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在长期中不断取得进展。通过闽、浙、赣地区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综合分析研究:浙西-赣东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为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是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板块在赣东北断裂带一线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新元古代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块碰撞后的构造演化存有明显的差异;新元古代本区主要由华南新元古代早期大陆碰撞带和闽西南-赣南裂陷槽组成。

References

[1]  刘章华.安远鹤子超铁镁质岩成因探讨[J].江西地质,1993,7(3):192-203,.
[2]  边效曾 褚志贤.福建省古生代至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格架[J].福建地质,1993,12(4):280-291,.
[3]  张理刚 吴克隆.论“华夏古大陆”―铅同位素研究证据[J].地质论评,1994,40(3):200-208,.
[4]  贺安生 韩雄刚.益阳火山岩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分析[J].湖南地质,1992,11(4):269-274,.
[5]  罗海晏,湖南地质,1994年,13卷,6期,69页
[6]  甘晓春 庄建民.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J].福建地质,1993,12(1):17-32,.
[7]  邓家瑞 张志平.闽浙赣加里东期构造格架探讨[J].江西地质,1996,10(4):289-295,.
[8]  程海 胡世玲.赣东北铁砂街变质混杂岩块的同位素年代[J].中国区域地质,1991,(2):151-154,.
[9]  徐步台,浙江地质,1996年,12卷,1期,48页
[10]  黄建中,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8期,208页
[11]  马长信,赣东北前震旦纪地质,1992年,140页
[12]  徐备,皖浙赣地区元古代地体和多期碰撞造山带,1992年,22页
[13]  胡雄健,浙西南前寒武纪地质,1991年,104页
[14]  考活德 M P,碰撞构造,1990年,112页
[15]  邸瑞吉,地质论评,1989年,35卷,6期,537页
[16]  团体著者,浙江省区域地质志,1989年,332页
[17]  团体著者,湖南省区域地质志,1988年,483页
[18]  卢良兆,江西地质,1987年,2卷,2期,122页
[19]  陈思本,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2期,178页
[20]  张继权,福建地质,1986年,5卷,2期,36页
[21]  水涛,科学通报,1986年,31卷,6期,444页
[22]  郭令智,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20卷,4期,732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