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论评  1998 

乐华―德兴成矿带成矿作用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展望

Keywords: 成矿带成矿作用金属矿床金矿床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赣东北乐华-德兴成矿带位于江南地块东南缘,带内有超大型的德兴斑岩铜矿床,金山金矿床,银山多金属矿床以及许多中小型矿床,其中铜储量和伴生金储分别占全国的17.5%和37%,深入研究乐华-德兴成矿带内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作用,对深刻揭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因矿床分带的形成机理以及发展中国的金属成矿学理论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近年来对该成矿带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并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References

[1]  於崇文.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成矿作用的流体动力学分形弥散机制[J].地质论评,1995,41(3):211-220,.
[2]  赵崇贺 何科昭.赣东北深断裂带蛇绿混杂岩中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5,40(23):2161-2163,.
[3]  邱德同.江西银山矿床成矿构造及成因的新认识[J].地质与勘探,1991,27(6):8-10,.
[4]  黄宏立 杨文思.赣东北金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地质找矿论丛,1990,5(2):29-39,.
[5]  郭国章 任启江.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中地下热水运移的动力学模拟[J].地球化学,1994,23(4):402-410,.
[6]  陈繁荣.成矿过程流体地球化学模拟及其矿床学意义:以江西银山矿床为例[J].地质论评,1995,41(1):42-47,.
[7]  韦星林.金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J].矿产与地质,1995,9(6):471-480,.
[8]  孙承辕 张金春.江西金山金矿韧性剪切过程中物质的迁移[J].矿床地质,1994,13(4):371-379,.
[9]  季峻峰 孙承辕.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成矿特征[J].地质论评,1994,40(4):361-367,.
[10]  季峻峰 刘英俊.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两类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兼论两阶段成矿机制[J].地球化学,1994,23(3):226-234,.
[11]  徐备.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J].地质学报,1990,64(1):33-42,.
[12]  李献华 周国庆.赣东北蛇绿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化学,1994,23(2):125-131,.
[13]  杨晓松 尹磊明.赣东北浅变质岩系中微体古生物化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1997,42(4):409-412,.
[14]  何文武 李铁平.流体输运――反应时空动力学质量守恒方程的数值模拟[J].地质科技情报,1996,15(1):79-85,.
[15]  肖勇.江西省德兴县金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江西地质,1990,4(3):247-261,.
[16]  高合明 於崇文.斑岩铜矿床中脉体形成的动力学[J].地质论评,1994,40(6):508-512,.
[17]  莫测辉.江西银山金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的识别及其意义[J].现代地质,1996,10(3):365-371,T001.
[18]  冯志文 莫测辉.银Au―Cu多金属矿床构造动力热液与火山岩浆热液多重耦合成矿作用[J].黄金科学技术,1995,3(6):39-44,.
[19]  张德会,Chin J Geochem,1997年,2期,123页
[20]  赵崇贺,地球科学,1997年,22卷,3期,257页
[21]  张德会,地质论评,1997年,43卷,5期,491页
[22]  张德会,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论文集.1,1996年,22页
[23]  张祖海,赣东北隐伏矿床大比例尺成矿预测,1996年,1页
[24]  团体著者,江西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1996年,1页
[25]  张德会,全国第四届构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105页
[26]  刘丹英,地球科学,1994年,19卷,6期,815页
[27]  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1994年,1页
[28]  华仁民,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1993年,43页
[29]  黄方方,第五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1993年,111页
[30]  莫测辉,J China Univ Geosci,1993年,4卷,1期,65页
[31]  王蔚英,华东矿产地质,1993年,2期,26页
[32]  徐磊明,矿床地质,1993年,12卷,2期,139页
[33]  梁湘辉.江西德兴金山金矿成矿机理探讨[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7,6(1):16-23,.
[34]  王成发.乐德矿带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J].矿产与地质,1992,(4):257-263,.
[35]  胡志宏,挤压-俯冲作用与孪生花岗岩带,1993年,1页
[36]  徐备,皖浙赣地区元古代地体和多期碰撞造山带,1992年,1页
[37]  朱恺军,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1年,2期,177页
[38]  汪新,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89年,1/2期,72页
[39]  华仁民,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88年,1期,62页
[40]  顾连兴,地质论评,1987年,33卷,2期,267页
[41]  叶庆同,赣东北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机理,1987年,1页
[42]  张宏良,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机理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总论),1987年,1页
[43]  朱训,德兴斑岩铜矿,1983年,1页
[44]  杨子江.江西乐华地下热(卤)水渗滤型银铅锌矿床的特征与成因[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3,2(6):343-350,.
[45]  徐树桐,中国科学.B,1993年,23卷,6期,652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