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论评  1998 

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及其北缘前陆盆地板内变形构造

Keywords: 造山带塔西南前陆盆地板内变形构造模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笔者总结了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及塔西南前陆盆地板内变形的各类构造模式、构造分带、新生代变形格局及构造演化,提出其新生代板内变形具有弧形构造分段性和阶段性演化的特点,发现了依格孜牙、柯克亚、桑株―杜瓦、卡兹克―阿尔特薄皮弧形推覆构造、齐姆根主弧形构造段及玉力群―克里阳构造段的三角带构造及叶尔羌―棋盘对冲过渡型弧形构造。认为对冲过渡型弧形构造及各弧形构造分段间的斜冲走滑带是塔西南前陆盆地板内变形的特殊产物。

References

[1]  潘裕生.西昆仑山构造特征与演化[J].地质科学,1990,(3):224-232,.
[2]  汪素云 时振梁.1980年2月14日新疆叶城地震:―一次破坏性的中源地震[J].地震学报,1992,14(2):137-143,.
[3]  胡望水 陈毓遂.塔西南坳陷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控油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1997,18(3):201-207,.
[4]  宋立勋.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形成,演化与找油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1989,10(1):28-34,.
[5]  郑剑东.喀喇昆仑断层与塔什库尔干地震形变带[J].地震地质,1993,15(2):107-116,T002.
[6]  曲国胜,Proc 30th Int’L Geol Congr,1997年,133页
[7]  曲国胜,地质科学,1996年
[8]  何登发,前陆盆地分析,1996年
[9]  何登发,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1996年
[10]  刘和甫,地学前缘,1995年,2卷,2/3期
[11]  孙肇才,造山带与盆地-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研究进展,1994年,85页
[12]  姜春发,中国地质,1993年,3期,30页
[13]  潘裕生 Matte,P.青藏高原叶城―狮泉河路线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1994,68(4):295-307,.
[14]  团体著者,新疆吾尔自治区域地质志,1993年
[15]  Liu Huiqi,Thrust Tectonics,1992年
[16]  潘裕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综合考察导论,1992年
[17]  姜春发,昆仑开合构造,1992年
[18]  姜春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1986年,15卷,70页
[19]  团体著者,新疆吾尔自治区地质图(1:2000000),1985年
[20]  焦生瑞,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1982年
[21]  陈杰 胡军.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的基本特性与现代地震活动[J].地震地质,1997,19(4):301-31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