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论评  2000 

纵弯叠加褶皱地区岩石有限应变特征:以川东北地区典型叠加褶皱为例

Keywords: 纵弯褶皱褶皱叠加岩石有限应变应变椭球体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纵弯叠加褶皱地区岩石有限应变特征是所受历次变形的综合结果.远离叠加区应变型式的伸长方向与褶皱轴向一致而缩短方向与褶皱轴垂直,叠加区应变型式不规则,且应变椭球伸长量和缩短量之差值较小.

References

[1]  杜思清.纵弯褶皱叠加的褶移现象和移褶叠加褶皱[J].地质论评,1986,32(4):359-365.
[2]  黄继钧.川东北雷音辅背斜内北西向构造特征及力学机理分析[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1,18(2):32-39.
[3]  黄继钧.叠加褶皱的主要类型及其变形图象[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8,25(2):40-46.
[4]  兰腊保 郑亚东.用于有限应变测量的标准曲线图--Rf/ψ曲线和50%资料曲线[J].地质论评,1984,30(6):516-522.
[5]  乐光禹 杜思清.构造复合联合原理[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119-152.
[6]  宋鸿林.小型构造研究进展[J].地质论评,1984,30(4):386-394.
[7]  章泽军.用有限应变测量恢复地层初始厚度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J].地质论评,1987,33(6):563-570.
[8]  郑亚东 常志忠.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及韧性剪切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75-99.
[9]  黄继钧,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8年,25卷,2期,40页
[10]  章泽军,地质论评,1987年,33卷,6期,563页
[11]  杜思清,地质论评,1986年,32卷,4期,359页
[12]  兰腊保,地质论评,1984年,30卷,6期,516页
[13]  宋鸿林,地质论评,1984年,30卷,4期,386页
[14]  黄继钧,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1年,18卷,2期,32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