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原辰 张大伦.声发射抹录不净现象及其地应力测量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10(4):321-326.
|
[2] | 丁原辰 王红才.声发射估计岩石古应力的实验研究.地质力学与地壳运动-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1991-1992年报[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43-55.
|
[3] | 万天丰.新生代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及其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2.
|
[4] | 万天丰 朱鸿.中国白垩纪―始新世早期构造应力场[J].地质学报,1989,63(1):14-25,.
|
[5] | 武红岭.张性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与主应力关系解析[J].地质论评,1999,45(5):449-455,.
|
[6] | 武红岭 王连捷.山字型构造体系的粘弹性应力应变分析[J].地质论评,1990,36(3):193-199,.
|
[7] | 曾秋生.中国地壳应力状态[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30.
|
[8] | 邓俊国 刘泽容.油气藏成藏期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J].地质论评,1993,39(4):336-342,.
|
[9] | 侯贵廷 张宝兴.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形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J].地质论评,1998,44(3):309-314,.
|
[10] | 杨武年.遥感信息场分层解析与构造应力场定量研究[J].地质学报,1997,71(1):86-96,T001.
|
[11] | 曲面胜,地震地质,1997年,19卷,4期,342页
|
[12] | 丁原辰 孙宝珊.塔里木盆地北部油田古应力的AE法测量[J].地质力学学报,1996,2(2):18-25,.
|
[13] | 丁原辰,地质力学与地壳运动――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1991―1992年报,1994年,43页
|
[14] | 丁原辰,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年,10卷,4期,321页
|
[15] | 乐光禹,地质论评,1985年,31卷,3期,217页
|
[16] | 沈淑敏,地质学报,1980年,54卷,3期,186页
|
[17] | 丁原辰 孙宝珊.AE法油田最大主应力值的测量及其与油产关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3):315-321,.
|
[18] | 丁原辰 任希飞.以三轴三期模拟应力检验AE法测古应力可行性.中国第七届声发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1997.156-164.
|
[19] | 傅强 王家林.利用岩矿记忆信息恢复基岩潜山裂缝储层形成的机制[J].地质论评,1999,45(4):434-438,.
|
[20] | 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41-71.
|
[21] | 李四光.地质力学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173.
|
[22] | 李志明 张金珠.地应力与油气勘探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98-200.
|
[23] | 刘建中 张金珠.油田应力测量[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147.
|
[24] | 乐光禹.共轭雁行节理系的应力分析[J].地质论评,1985,31(3):217-223.
|
[25] | 秦勇 张德民.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J].地质论评,1999,45(6):576-583,.
|
[26] | 曲国胜 周永胜.张强凹陷及邻区的构造应力分析[J].地震地质,1997,19(4):341-352,.
|
[27] | 沈淑敏.南岭正弦状山字型构造应力场的初步分析及模拟实验[J].地质学报,1980,54(3):186-194.
|
[28] | 陶明信.新疆乌鲁木齐―乌苏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J].地质学报,1992,66(3):206-218,.
|
[29] | 孙宝珊 丁原辰.声发射法测量古今应力在油田的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1996,2(2):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