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论评  2010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退化研究综述

Keywords: 滨海湿地,中国北方沿海,退化,物理方面,化学方面,生物方面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国北方沿海有入海河口湿地、三角洲湿地、粉砂淤泥质海岸湿地、海湾湿地、砂质海岸湿地、沉积岛屿滩涂湿地和滨海泻湖湿地等类型的滨海湿地约182?33×104hm2?。由于受到海岸侵蚀、海面上升、风暴潮、入海河流断流和输沙量减少、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围垦、城市和港口建设、污染、海岸带油气资源开发、在入海河流上中游建设水库拦蓄径流和泥沙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北方的滨海湿地发生了严重的退化。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退化表现在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其中物理方面表现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人工湿地面积增大、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化学方面表现为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潮下带近海湿地赤潮灾害增强、湿地底质和渔获物污染、湿地土壤含盐量变化等,生物方面表现为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自然湿地净初级生产力降低、潮间带滩涂湿地和潮下带近海湿地渔获量减小、自然湿地植被退化演替等。

References

[1]  蒋卫国,李京,李加洪,谢志仁,王文杰,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学报,2005(3).
[2]  蒋卫国,李京,王文杰,谢志仁,宫辉力,基于遥感与GIS的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国土资源遥感,2005(3).
[3]  李加林,赵寒冰,曹云刚,刘闯,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2).
[4]  李鹏辉,陆兆华,苗颖,刘志梅,朱火星,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环境保护,2008(5B).
[5]  李晓文,肖笃宁,胡远满,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预案分析与评价,生态学报,2002(12).
[6]  刘春悦,张树清,江红星,王会,孙妍,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国土资源遥感,2009(3).
[7]  刘红玉,吕宪国,刘振乾,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1(2).
[8]  刘键,陈尚,夏涛,王其翔,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海洋科学进展,2008(4).
[9]  栾维新,崔红艳,基于GIS的辽河三角洲潜在海平面上升淹没损失评估,地理研究,2004(6).
[10]  任海,张倩媚,彭少麟,内陆水体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热带地理,2003(1).
[11]  王丽学,李学森,窦孝鹏,刘冀,石志强,湿地保护的意义及我国湿地退化的原因与对策,中国水土保持,2003(7).
[12]  陈克林,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3]  崔保山,刘兴土,湿地恢复研究综述,地球科学进展,1999(4).
[14]  谷东起,付军,杨鸣,丰爱平,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海洋科学进展,2006(2).
[15]  谷东起,赵晓涛,夏东兴,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海洋学报,2003(1).
[16]  谷东起,赵晓涛,夏东兴,丰爱平,基于3S技术的朝阳港泻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海洋学报,2005(2).
[17]  何桐,谢健,徐映雪,王卫东,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18]  贾文泽,田家怡,王秀凤,潘怀剑,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湿地环境污染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重庆环境科学,2003(3).
[19]  姜玲玲,熊德琪,张新宇,张弘,大连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4).
[20]  王瑞玲,黄锦辉,韩艳丽,王新功,葛雷,娄广艳,黄文海,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人民黄河,2008(10).
[21]  王西琴,李力,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生态环境,2006(3).
[22]  王宪礼,胡远满,布仁仓,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地理科学,1998(3).
[23]  吴明,杭州湾滨海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林业资源管理,2004(6).
[24]  吴明,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浙江林业科技,2004(6).
[25]  杨翠芬,田村正行,差分主成分分析法在辽河三角洲景观变化中的应用,地理学报,2004(4).
[26]  杨永兴,吴玲玲,赵桂瑜,杨长明,上海市崇明东滩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湿地退化与保护对策,现代城市研究,2004(12).
[27]  翟可,刘茂松,徐驰,崔丽娟,徐惠强,盐城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学杂志,2009(6).
[28]  张晓龙,李培英,湿地退化标准的探讨,湿地科学,2004(1).
[29]  张晓龙,李培英,刘月良,徐兴永,曹成效,单凯,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海洋科学,2007(7).
[30]  张绪良,夏东兴,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海洋技术,2004(2).
[31]  张绪良,于冬梅,丰爱平,丁东,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退化及其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海洋科学,2004(7).
[32]  张绪良,谷东起,丰爱平,隋玉柱,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氮、磷循环过程及调控对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5).
[33]  张绪良,陈东景,谷东起,近20年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及其原因分析,科技导报,2009(4).
[34]  张绪良,陈东量,徐宗军,张朝晖,叶思源,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务价值,科技导报,2009(10).
[35]  张绪良,张朝晖,徐宗军,谷东起,郑伟,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累积环境效应,生态学杂志,2009(12).
[36]  张永泽,王垣,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生态学报,2001(2).
[37]  庄振业,印萍,吴建政,庄丽华,鲁南沙质海岸的侵蚀量及其影响因素,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3).
[38]  Wang G P,Liu J S,Wang J D,Jun B Y,Soil phosphorus forms and their variations in depressional and riparian freshwater wetlands (Sanjiang Plain,Northeast China),Geoderma,2006.
[39]  Wheeler B D,Introduction:Restoration and wetlands,Chichester:John Wiley and Sons,Inc,199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