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源外地区油气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及地质评价――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为例
Keywords: 源外,源内,成藏机理,输导体系,车排子,准噶尔盆地
Abstract:
在油气近源富集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油气在远离烃源区被发现。对于这部分油气藏如何进行合理的解释?其与烃源区内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有何不同?本文根据油藏(圈闭)―烃源的空间配置和成藏联系,将其分为源内、源边和源外三种类型。与源内相比,源外有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成藏机制。源外成藏虽较源内苛刻,但在一定的条件仍然可以局部富集形成大油气田。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为实例进行典型解剖,提出生烃凹陷丰富的烃源、高效的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其得以源外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源外地区作为一个新的勘探领域,具备很大的拓展潜力和空间。在油气勘探中,应注意源外成藏的可能性,并采取针对性的以输导条件为核心的研究思路开展源外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
References
[1] | .张卫海,查明,曲江秀.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置关系[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02)
|
[2] | .张年富,张越迁,徐常胜,王斌,查明. 陆梁隆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04)
|
[3] | .罗凯声. 不整合研究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中的作用[J]. 新疆石油地质. 2003.(06)
|
[4] | .崔炳富,王海东,康素芳,丁靖,郭晓燕. 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石油运聚规律研究[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01)
|
[5] | .廖健德,向宝力,王莉,王海静,刘翠敏,康素芳. 应用中性含氮化合物探讨陆梁油田油气运移[J].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4.(01)
|
[6] | .付广,孟庆芬.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运移输导系统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02)
|
[7] | .郭春清,沈忠民,张林晔,徐兴友,孔祥星,朱日房. 准噶尔盆地南缘烃源岩生源特征及原油分类[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8] | .陈建平,邓春萍,梁狄刚,王绪龙,石新璞,靳涛,钟宁宁. 彩南油田:一个典型三元混合油田[J]. 沉积学报. 2004.(S1)
|
[9] | .牟敦山,孙建军,刘?. 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模式[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03)
|
[10] | .陈中红,吴孔友,查明,朱筱敏.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断裂-不整合面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J]. 地球学报. 2006.(01)
|
[11] | .曹剑,胡文?,张义杰,姚素平,张越迁,唐勇.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地球化学研究[J]. 地质论评. 2005.(05)
|
[12] | .付晓飞,王朋岩,申家年,付广,吕延防. 简单斜坡油气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为例[J]. 地质论评. 2006.(04)
|
[13] | .付广,王有功. 源外鼻状构造区油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为例[J]. 地质论评. 2008.(05)
|
[14] | .陈中红,查明,朱筱敏.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J]. 古地理学报. 2003.(01)
|
[15] | .张立平,王社教,瞿辉. 准噶尔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讨论[J]. 勘探家. 2000.(03)
|
[16] | .张义杰,向书政,王绪龙,吴晓智,燕启胜.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特点与油气成藏组合模式[J]. 中国石油勘探. 2002.(04)
|
[17] | .胡朝元等著. 油气成藏原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
[18] | .张善文,王永诗,石砥石,徐怀民.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01)
|
[19] |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胡国艺,严启团,刘锐蛾,陈红汉.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04)
|
[20] | .陶士振,邹才能.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成藏及分布规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04)
|
[21] | .邹才能,贾承造,赵文智,陶士振,谷志东,侯启军,赵占银,宋立忠.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04)
|
[22] | .孔祥星.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断褶带油源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04)
|
[23] | .陈中红,查明,吴孔友,张年富.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运移方向研究[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
[24] | .赵忠新,王华,郭齐军,甘华军,韩晋阳,田晓雪.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输导性能在时空上的演化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06)
|
[25] | .吴孔友,查明,洪梅.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结构的地球物理响应及油气成藏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03.(04)
|
[26] | .王雪玲,刘中戎. 江汉盆地西南缘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02)
|
[27] | .牟中海,何琰,唐勇,陈世加,浦世照,赵卫军.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 石油学报. 2005.(03)
|
[28] | .胡文?,金之钧,张义杰,姚素平,张越迁,曹剑. 油气幕式成藏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记录――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藏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04)
|
[29] | .石昕,张立平,何登发,杜社宽,王绪龙,张朝军,管树巍,杨庚.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模式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04)
|
[30] | .杜宏宇. 三塘湖盆地裂缝油藏非均质特征及成藏探讨[J]. 吐哈油气. 2003.(04)
|
[31] | .付广,薛永超,付晓飞.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J]. 新疆石油地质. 2001.(01)
|
[32] | .王宜林,姜建衡,张义杰,王绪龙,张年富,匡立春,燕启胜. 准噶尔盆地“九五”油气勘探进展及“十五”勘探方向[J]. 新疆石油地质. 2001.(04)
|
[33] | .王宜林,张义杰,王国辉,王绪龙.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成果及前景[J]. 新疆石油地质. 2002.(06)
|
[34] | .杨斌,严志民,尤绮妹,韩军,关强,任江玲,吴建英. 准东石炭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J]. 新疆石油地质. 2002.(06)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