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论评  2011 

福建云霄晶洞花岗岩及含石榴子石伟晶岩的硅氧同位素研究

Keywords: 晶洞花岗岩,伟晶岩,硅氧同位素分析,长石,石英,石榴子石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运用常规方法和激光烧蚀同位素分析方法分别对云霄晶洞花岗岩和伟晶岩(长石、石英和石榴子石)的硅、氧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晶洞花岗岩及其含石榴子石伟晶岩的物质来源及形成条件。伟晶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组成分别较之花岗岩中的石英和长石的氧、硅同位素组成,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二者岩浆来源一致。云霄县的乌山岩体主要由燕山期铝质A型花岗岩构成,实验得到的云霄晶洞花岗岩样品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符合A型花岗岩氧同位素组成特点。根据花岗岩中石英与长石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分馏公式计算得到的温度为461℃,可能反映花岗岩结晶后曾受到水―岩交换作用的影响,这也与岩体中广泛发育伟晶岩晶洞的现象相一致。依据伟晶岩中石英―长石、石英―石榴子石矿物对的氧同位素分馏公式计算得到的温度分别为505℃、532℃,表明形成伟晶岩的流体温度达到500℃以上,高于前人得出的温度范围。伟晶岩中石榴子石硅、氧同位素比值均显著低于与其共生的石英和长石硅、氧同位素比值,表明石英与石榴子石之间、长石与石榴子石之间存在明显的硅、氧同位素分馏,且二者分馏趋势相一致,但其硅同位素分馏程度小于氧同位素分馏。

References

[1]  丁悌平;蒋少涌;万德芳;李延河,李金城,宋鹤彬,刘志坚,姚晓梅,硅同位素地球化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  Taylor H P The oxygen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igneous rocks [J] 1968 doi:10.1007/BF00371729
[3]  Javoy M Stable isotope and geothermometry [J] 1977 doi:10.1144/gsjgs.133.6.0609
[4]  Clayton R N;O\' Neil J R;Mayeda T K,Oxygen isotope exchange between quartz and wate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72.
[5]  周?若;吴克隆,漳州Ⅰ型、A型花岗岩,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6]  张理刚,闽东沿海晶涧钾长花岗岩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7]  沈渭洲;凌洪飞;李惠民;李武显 王德滋.福建新村晶洞花岗岩的热演化史[J].科学通报,2000(14)
[8]  邱检生;王德滋;蟹泽聪史;Mclnnes B I A.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J].地球化学,2000(04)
[9]  彭亚鸣;董传万,浙江青田碱性花岗岩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地 球科学),1991(02).
[10]  黄萱;孙世华;De Paolo D J;吴克隆,福建省白垩纪岩浆岩Nd-Sr同位素研究,岩石学报,1986(02).
[11]  胡建;邱检生;王德滋;王汝成 张晓琳.中国东南沿海与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的对比及其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5(03)
[12]  洪大卫;郭文岐;李戈晶;康炜,徐海明,福建沿海晶洞花岗岩带的岩石学和成因演化,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3]  高建飞;丁悌平.激光熔蚀微量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地质 应用[J].地质论评,2008(01)
[14]  许美辉,福建沙县壳源型晶涧花岗岩的基本特征,福建地质,1997(2).
[15]  魏春生,郑永飞,赵子福.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的Nd-Sr-O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J].岩石学报,2001(01)
[16]  王蓉嵘;刘家远,福建魁岐晶洞碱性花岗岩特征及成因,桂林 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8(01).
[17]  王德滋;彭亚呜;袁朴,福建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特征及成因探讨,地球化学,1985.
[18]  丁悌平;万德芳;李金城;蒋少涌 宋鹤彬 李延河 刘志坚,硅同位素测量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矿床地质,1988(0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