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大气科学  1998 

1979年5月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和青藏高原的作用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8.06.06

Keywords: 东南亚夏季风,青藏高原,热源和水汽汇,辐散风,水汽辐合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东南亚夏季风开始于5月,它是大气环流向夏季环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用FGGE-IIIb全球网格点资料,分析1979年4月26日到5月25日,大范围(40°S~50°N,30~160°E)温度、湿度和风场变化特征,计算了垂直速度、辐散风场、热源和水汽汇收支,研究了东南亚夏季风的性质和来源,其中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与东南亚夏季风建立的关系。东南亚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素是中纬度的环流形势,来自热带海洋的西南气流和青藏高原的作用。东南亚夏季风开始时,高空大气环流发生调整,青藏高原上空为波脊,两侧为波槽。低空东南亚夏季风区的辐合气流有四个来源:1)同经度范围的偏南辐散风,2)高原南侧的偏西辐散风,3)高原东侧的偏北辐散风,4)西太平洋上的偏东辐散风。分析表明,东南亚夏季风降水受高原西南侧的中纬度西风带波动影响。低空西南气流来源于80~120°E的南半球热带地区,西南气流输送水汽并且加强低空辐合。主要的热源位于东南亚,主要是潜热释放形成的,它是驱动东南亚夏季风环流的主要机制。整个分析期,青藏高原是一热源,抬升的感热加热和动力作用形成和维持了高原上空的高压脊和两侧的波槽,从而有助于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

References

[1]  He Haiyan,Mon Wea Rev,1987年,115卷,1966页
[2]  Zheng Qinlin,J Atmos Sci,1986年,43卷,1340页
[3]  陈于湘,大气科学,1985年,9卷,1期,101页
[4]  孙国武,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2,1984年,152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