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及上空环流场与东侧旱涝预测的关系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3.01.10
Keywords: 青藏高原 ,大气环流 ,旱涝 ,奇异值分解
Abstract: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高原上空100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场的时空联系和旱涝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面加热场与高度场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前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通过影响后期高原上空100hPa高度场,导致未来高原东侧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加热场-高度场-降水场之间的这种非同步关系,反映了川渝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因子和物理成因;前期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前期100hPa高度场SVD第一模态的变化,是高原东侧地区未来夏季旱涝异常的预测信号.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VD技术的旱涝预测思路.
References
[1] 叶笃正等,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气象学报,1957,28,108-120.
[2] 叶笃正等,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初步模拟实验,中国科学,1974,301-320.
[3] E.R.莱特尔,丁一汇,青藏高原在影响行星环流反馈机制中的作用,大气科学,1980,4(4),300-309.
[4] 徐国昌等,青藏高原雪盖对我国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应用气象学报,1994,5(2,116-124.
[5] 李跃清,青藏高原上空环流变化与其东侧旱涝异常分析,大气科学,2000,24(4),470-476.
[6] 李栋梁、陈丽萍,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强度与东亚环流及西北初夏旱的关系, 应用气象学报,1990,1(4):383-391.
[7] Wallace,J.M.,C. Smith, and C.S.Bretheron,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of winter tim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500 hPa height anomalies,J.Climate, 1992,5,561~576.
[8] 丁裕国、江志红,SVD方法在气象诊断分析中的普适性,气象学报,1995,54(3),365~371.
[9] 孙照渤、章基嘉、J.M.华莱士,冬季北大西洋地区海表温度与500百帕高度奇异值分解,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14(3),287~293.
[10] 李跃清、童文林,东亚冬季风异常与ENSO事件及其预测意义,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9,14(1),14~19.
[11] 叶笃正、高由禧,青藏高原气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211.
[12] 章基嘉等,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26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