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东退与东风带扰动关系的合成诊断分析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11.01.03
Keywords: 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风带扰动,合成诊断,机制
Abstract: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梅雨期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退的过程进行了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短期东退与低纬热带地区上空东风带扰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给出了在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的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揭示了东风带扰动所对应的正涡度减弱以及对流层高层北风加强发展对西太副高短期东退的指示意义;东风带扰动西侧上升运动的增强有利于西太副高的异常东退。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的诊断进一步表明:东风带扰动西侧的正变涡与西风带扰动东侧的正变涡南北打通有利于西太副高的异常东退;在东风带扰动的西侧,涡度平流是造成正变涡的主要因素;空间非均匀加热效应在500hPa附近对流层中层对正变涡贡献最大;垂直运动项对正变涡的贡献为负。可见,梅雨期西太副高的短期东退受东风带扰动影响,其机制不仅表现在动力效应上,同时热力作用亦不可忽略。
References
[1] | 陶诗言;卫捷,再论夏季西太甲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应用气象学报,2006(05).
|
[2] | 陶诗言;赵思雄;周晓平.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3(04)
|
[3] |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北京:气象出版社,1980.
|
[4] | 张庆云;陶诗言;张顺利.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条件[J].大气科学,2003(06)
|
[5] | 喻世华;张立建,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结构及其进退机制的分析研究,空军气象学院学报,1985(08).
|
[6] | 姚秀萍;吴国雄;刘还珠.与2003年梅雨期西太副高东西向运动有关的热带卜空东风带扰动的结构和演变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8(01)
|
[7] | 姚秀萍;吴国雄;刘屹岷.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个例分析[J].气象学报,2007(02)
|
[8] | Yanai M;Li C,Mechanism of heating and the boundary lay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Monthly Weather Review? ,1994, 122(02).
|
[9] | 吴国雄;丑纪范;刘屹岷,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动力学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
[10] | 吴国雄;刘屹岷;刘平,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I:尺度分析,气象学报,1999(03).
|
[11] | 吴国雄;刘还珠,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和倾斜涡度发展,气象学报,1999(01).
|
[12] | 陶诗言;朱福康,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气象学报,1964(04).
|
[13] | 任荣彩;刘屹岷;吴国雄.1998年7月南亚高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岛压短期变异的过程和机制[J].气象学报,2007(02)
|
[14] | 刘屹岷;吴国雄.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儿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气象学报,2000(04)
|
[15] | 刘屹岷;吴国雄;刘辉,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两太平洋副高,气象学报,1999(05).
|
[16] | 刘还珠;姚明明.降水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的数值模拟[J].应用气象学报,2000(04)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