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大气科学  1999 

华北强飑线生成环境与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9.06.08

Keywords: 飑线,锋生作用,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简称为LASG-REM,对1983年6月27日一次华北强飑线生成与地形作用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首先运行的对照试验,获得了以往分析得到的有关飑线的现象。模拟1小时后,飑线发生前,对流层高层有较强的冷平流侵入华北地区。3小时后,在燕山及其南侧背风坡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明显的锋生现象,这对飑线的生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模拟至6小时,近地面层在日变化增温的时段内,开始出现降温现象,这时实况的飑线开始形成,这降温现象是与飑线后方的中尺度湿绝热下沉运动有关。8小时后,对流层高层在继续维持西北气流冷平流的条件下,由降温转变为明显升温,并产生一个α中尺度的温度脊,这是由飑线上强的深对流过程引起的热量向上输送造成的。这也是飑线发生发展后,中尺度系统对大尺度背景场的反馈的结果。紧接着近地面层出现最强的降温。这与中尺度湿绝热下沉运动的发展和小尺度的下击暴流有关。这一过程与过去分析结果相一致。其次,在对照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对地形作了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西北流型条件下,高层有较强的冷空气侵入,低层受地形强迫引起的强烈锋生,是华北飑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过程。

References

[1]  李鸿洲.华北地形地对强风暴影响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庆祝朱炳海教授从事气象学教学科研工作六十年专刊),1994:108-113.
[2]  宇如聪.一个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1993年中国汛期降水的实时预报试验[J].大气科学,1994,18(3):284-292,.
[3]  李鸿洲,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108页
[4]  Yu Rucong,22nd Int Conf Alpine Meteorology Toulouse,1992年,316页
[5]  蔡则怡,大气科学,1988年,12卷,2期,191页
[6]  李鸿洲,大气科学,1988年,12卷,1期,42页
[7]  扈忠慈,北方天气,1984年,5卷,39页
[8]  李鸿洲,强对流天气文集,1983年,91页
[9]  丁一汇,大气科学,1982年,6卷,1期,18页
[10]  宇如聪.陡峭地形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设计[J].大气科学,1989,13(2):139-149,.
[11]  蔡则怡 宇如聪.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一次登陆台风特大暴雨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1997,21(4):459-470,.
[12]  蔡则怡 李鸿洲 等.华北飑线系统的结构与演变特征[J].大气科学,1988,12(2):191-199.
[13]  丁一汇 李鸿洲.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J].大气科学,1982,6(1):18-27.
[14]  李鸿洲.华北地区的飑线.强对流天气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3.91-98.
[15]  李鸿洲.区域地面天气图上华北飑线的特征及其临近预报[J].大气科学,1988,12(1):42-48.
[16]  扈忠慈 李鸿洲.华北飑线分析预报中某些问题的初步探讨[J].北方大气,1984,5:39-44.
[17]  宇如聪.一个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93年中国汛期降水的业务化预报试验[J].大气科学,1994,18(3):284-29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