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大气科学  1999 

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其影响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9.03.01

Keywords: 南海,夏季风,季风指数,EPA(PJ)波列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资料分析及其同南亚(印度)夏季风的比较,指出建立的突发性和经向分量的重要性是南海夏季风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根据南海夏季风经向分量与纬向分量同样重要的特征,并考虑南海地区大气环流的基本形势,提出了用对流层高低层散度差构成季风指数,它可以更好地描写南海夏季风的活动。资料分析和大气环流模式(GCM)数值模拟试验都清楚地表明南海夏季风年际异常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东亚地区,而且通过东亚-太平洋-美洲(PJ或称EPA)波列影响美国的天气气候变化。

References

[1]  谢安,亚洲季风研究的新进展,1996年,132页
[2]  徐子红,灾害性气候的形成过程及诊断研究,1996年,31页
[3]  Zeng Qingcun,Chimate Change D+Vnamics Modelling,1990年,303页
[4]  黄荣辉,大气科学,1988年,12卷,特刊,103页
[5]  丁一汇,气象学报,1987年,45卷,120页
[6]  Tao Shiyan,Monsoon Meteorology,1987年,60页
[7]  Zhu Qiangen,Adv Atmos Sci,1986年,3卷,466页
[8]  金祖辉,全国热带夏季风学术会议文集,1983年,204页
[9]  郭其蕴,地理学报,1981年,36卷,187页
[10]  黄荣辉 李维京.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热源异常对东亚上空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J].大气科学(特刊),1988:107-116.
[11]  谢安 何金海 等.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亚洲季风研究的新进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32-142.
[12]  金祖辉 陈隆勋.夏季东亚季风系统的中基变化及与印度季风系统的相互关系.全国热带夏季风学术会议论文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204-217.
[13]  何金海 朱乾根 等.TBB资料揭示的亚澳季风区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6,12:34-42.
[14]  郭其蕴 王维琴.近三十年我国夏季风盛行期降水的分析[J].地理学报,1981,36:187-195.
[15]  丁-汇 赵深铭.北半球夏季全球热带和副热带200hPa平均辐射环流的研究[J].气象学报,1987,45:120-127.
[16]  徐予红 黄荣辉 等.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与江淮流域梅雨期旱涝.灾害性气候的过程及诊断[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31-39.
[17]  何金海,热带气象学报,1996年,12卷,34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