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荣辉 孙凤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4,18(2):141-151.
|
[2] | 叶笃正.青藏高原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
[3] | 黄荣辉.夏季东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南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差别[J].大气科学,1998,22(4):460-469,.
|
[4] | 符淙斌,大气科学,1988年,12卷,特刊,133页
|
[5] | 陶诗言,大气科学,1988年,12卷,特刊,13页
|
[6] | 曾庆存,大气科学,1988年,12卷,特刊,22页
|
[7] | Huang Ronghui,Proc Int Conf Generan Corculation of East Asia,1987年,40页
|
[8] | Tao Shiyan,Monsoon Meteorology,1987年,60页
|
[9] | Tao Shiyan,Proc Int Conf Monsoonin the Far East,1985年,5/8期,1页
|
[10] | Huang Ronghui,Adv Atmos Sci,1985年,2卷,81页
|
[11] | Huang Ronghui,Adv Atmos Sci,1984年,41卷,113页
|
[12] | Luo H B,Mon Wea Rev,1984年,108卷,1849页
|
[13] | Kuo H L,Mon Wea Rev,1982年,110卷,1879页
|
[14] | Lu Riyu,J Korean Environ Sci Soc,1995年,4卷,345页
|
[15] | 吴国雄,甘肃气象,1995年,13卷,11期,1页
|
[16] | Zeng Qingcun,Proc Indian Nat Sci Acad,1994年,60卷,1期,81页
|
[17] | Zeng Qingcun,Proc Int Monsoon Variability Predictability Trieste,1994年,452页
|
[18] | 黄荣辉,Adv Atmos Sci,1994年,11卷,3期,367页
|
[19] | 陈烈庭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青藏高原冬春异常雪盖影响初夏季风的统计分析.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文集(2)[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133-141.
|
[20] | 竺可桢.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J].地理学报,1934,1(1):1-27.
|
[21] | 涂长望 黄仕松.夏季风进退[J].气象杂志,1944,18:1-20.
|
[22] | 陶诗言 朱文妹 等.论梅雨的年际变异[J].大气科学(特刊),1988:13-21.
|
[23] | 王兴东,陶诗言.南海跨赤道气流的结构[J].海洋学报,1984,6:160-173.
|
[24] | 黄荣辉 张振洲 等.夏季风东亚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南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差别[J].大气科学,1997,22(4):460-469.
|
[25] | 缪锦海 刘家铭.东亚季风降水的年际变化[J].应用气象,1990,1:377-382.
|
[26] | 殷宝玉 黄荣辉.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准两年振荡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灾害性气候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项目论文集Ⅱ:灾害性气候的过程及诊断[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96-205.
|
[27] | 符淙斌 滕星林.ENSO与中国夏季气候的关系[J].大气科学(特刊),1988:133-141.
|
[28] | 陈烈庭 阎志新.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大气环流和我国南方汛期降水的影响.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文集Ⅰ[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185-195.
|
[29] | 韦志刚 黄荣辉 等.中国西部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灾害性气候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项目论文集Ⅱ:灾害性气候的过程及诊断[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37-140.
|
[30] | 孙淑清 黄荣辉 等.东亚冬季风环流异常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项目论文集Ⅱ:灾害性气候的近程及诊断[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40-45.
|
[31] | 孙伯民 黄荣辉 等.海温在东亚冬季风影响江淮流域旱涝中的作用.“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Ⅱ:灾害性气候的过程及诊断[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40-45.
|
[32] | 黄荣辉 孙凤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节内变化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4,18(4):456-465.
|
[33] | 孙安健 黄荣辉.1983与1985年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大气低频波的振荡特征[J].大气科学,1994,18(5):576-585.
|
[34] | 李崇银 黄荣辉 等.江淮流域的汛期降水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灾害性气候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项目论文集Ⅱ:灾害性气候的过程及诊断[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67-71.
|
[35] | 黄荣辉 曾庆存 等.关于ENSO循环动力学研究.海洋环流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41-51.
|
[36] | 黄荣耀 傅云飞.关于ENSO循环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进展与问题.“灾害性气候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项目论文集Ⅱ:灾害性气候的过程及诊断[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72-188.
|
[37] | 黄荣辉 傅云飞 等.亚洲季风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6,1(1):38-54.
|
[38] | 李崇银.频繁强东亚大槽活动与El Nino的发生[J].中国科学:B辑,1988:667-674.
|
[39] | 曾庆存 梁信忠 等.季风和大气环流季节突变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特刊),1988:22-42.
|
[40] | 吴国雄 薛纪善 等.青藏高原化雪迟早的辐射效应对季节变化的影响[J].甘肃气象,1995,13(11):1-18.
|
[41] | 黄荣辉 杨广基.综合长期预报方法及对旱涝季度与超季度预报试验[J].大气科学,1990,14(1):26-31,.
|
[42] | 黄荣辉 陈金中.滤波在旱涝季度数值预测中的作用.“灾害性气候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项目论文集Ⅲ:灾害性气候的模拟与预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55-64.
|
[43] | 曾庆存 袁重光.跨季度气候距平数值预测试验[J].大气科学,1990,14(1):10-25,.
|
[44] | 黄荣辉 孙凤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J].大气科学,1994,18(2):141-151,.
|
[45] | 缪锦海,应用气象学报,1990年,1卷,377页
|
[46] | Huang Ronghui,Adv Atmos Sci,1989年,6卷,202页
|
[47] | Huang Ronghui,Adv Atmos Sci,1989年,6卷,21页
|
[48] | 李崇银,中国科学.B,1988年,667页
|
[49] | 王兴东,海洋学报,1984年,6卷,160页
|
[50] | 陈烈庭,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文集.2,1981年,133页
|
[51] | 叶笃正,青藏高原气象学,1979年,279页
|
[52] | 陈烈庭,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文集.1,1979年,185页
|
[53] | Ye Duzheng,Atmosphere and the Sea in Motion,1959年,249页
|
[54] | 涂长望,气象杂志,1944年,18卷,1页
|
[55] | 竺可桢,地理学报,1934年,1卷,1期,1页
|
[56] | 黄荣辉,滤波在旱涝季度数值预测中的作用.“灾害性气候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III,55页
|
[57] | Huang Ronghui,Proc 3rd Conf East Asia and Western Pacific Metorology and Climate,1996年,165页
|
[58] | Zhang Renhe,J Meteorol Soc Japan,1996年,74卷,49页
|
[59] | 黄荣辉,气候与环境研究,1996年,1卷,1期,38页
|
[60] | 黄荣辉,关于ENSO循环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进燕尾服与问题.“灾害性气候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II,1996年,172页
|
[61] | 李崇银,江淮流域的汛期降水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活动.“灾害性气候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II,1996年,67页
|
[62] | 殷宝玉,灾害笥气候的过程及诊断,1996年,196页
|
[63] | 孙淑清,灾害性气候的形成过程及诊断研究,1996年,40页
|
[64] | 韦志刚,中国西部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灾害性气候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项目论文集.II,1996年,137页
|
[65] | 黄荣,大气科学,1994年,18卷,4期,456页
|
[66] | 孙字健,大气科学,1994年,18卷,5期,576页
|
[67] | Ding Yihuo,Monsoons over China,1994年,550页
|
[68] | 黄荣辉,海洋环流研讨会论文选集,1992年,41页
|
[69] | Ding Yihui,J Meteorol Soc Japan,1992年,70卷,373页
|
[70] | Huang Ronghui,J Meteorol Soc Japan,1992年,70卷,1期,243页
|
[71] | Webster P J,Quart J Roy Meteor Soc,1992年,118卷,877页
|
[72] | Huang R,Climate Variability,1992年,134页
|
[73] | Lau K M,Climate Variability,1992年,53页
|
[74] | Li Chongyin,J Climate,1990年,5卷,3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