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低空急流相伴的暴雨天气诊断研究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99.01.13
Keywords: 低空急流,暴雨,物理量诊断,合成分析
Abstract:
对江淮流域8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散度方程的计算看,在低空急流的左前侧有较强的辐合增强区,有利于该地区出现强暴雨天气。条件对称不稳定通常与α中尺度雨带的发展有关。本文发现当条件对称不稳定区与低空急流的加强相联系时,有利于湿位涡的发展,对该地区强天气的发生有利。最后就各种物理量诊断的综合分析,提出未来暴雨天气的落区预报方法。
References
[1] | 王建中,我国中小尺度环流系统天气气候和动力学研究,1996年,153页
|
[2] | 陈忠明.散度方程简化及其应用研究的若干问题[J].大气科学,1993,17(5):540-547,.
|
[3] | 丁一汇,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1993年
|
[4] | 孙淑清.低空急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大连暴雨会议文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40-46.
|
[5] | 丁一汇.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第四章)[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
[6] | 孙淑清.低层风场在暴雨发生中的动力作用[J].大气科学,1982,6(4):394-430.
|
[7] | 翟国庆 高坤.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1995,19(4):475-480,.
|
[8] | 王建中 丁一汇.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性研究,中尺度天气和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中小尺度环流系统天气气候和动力学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153-161.
|
[9] | 孙淑清,大气科学,1982年,6卷,4期,394页
|
[10] | 孙淑清,大连暴雨会议文集,1980年,40页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