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1995 

下扬子区早二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Keywords: 硅质岩成因孤峰组早二叠世放射虫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下扬子区早二叠世孤峰组中产出的层状硅质岩厚度为近20-80m,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孤峰组剖面有硅质岩型,碳酸盐岩型和硅质岩-碳酸盐岩混合型3种类型。层状硅质主要产在第一,第三2种类型剖面中。硅质沉积中心是一些菱形或椭圆形小型凹地,其形成受断裂控制。硅质中产出泥化火山岩,层薄,且层数很多。

References

[1]  伊海生 曾允孚.湘黔桂地区上震量统沉积相及硅质岩成因研究[J].矿物岩石,1989,9(4):54-58,.
[2]  周永章.丹池盆地热水成因硅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1990,8(3):75-83,.
[3]  朱同兴,岩相古地理,1989年,43卷,5期,1页
[4]  夏邦栋,石油实验地质,1986年,8卷,1期,8页
[5]  刘英俊,元素地球化学,1984年
[6]  鲍永章,硅质岩发育区的地质测量
[7]  涂光炽.本世纪80年代地球科学若干问题的进展[J].地质论评,1990,36(6):510-517,.
[8]  陈洪德 曾允孚.广西丹池盆地上泥盆统榴江组硅质岩沉积特征及成因讨论[J].矿物岩石,1989,9(4):22-29,.
[9]  夏邦栋 吕洪波.一个己埋藏的古造山带的探讨[J].沉积学报,1990,8(2):1-8,.
[10]  吕炳全 瞿建忠.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海进和上升流形成的缺氧环境的沉积[J].科学通报,1989,34(22):1721-1724,.
[11]  侯宗林,地质论评,1991年,37卷,3期,241页
[12]  夏邦栋,13th 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ical Congress,Abstracts-Posters,1990年
[13]  冯增昭,第二届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1990年
[14]  徐卫民,石油实验地质,1990年,1期,44页
[15]  夏邦栋,地质学报,1988年,62卷,4期,301页
[16]  孔庆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1期,86页
[17]  Edmond J M,自然,1983年,8期,37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