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区域铅同位素组成背景及其应用
Keywords: 铅同位素组成背景示踪作用长江中下游
Abstract: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区域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背景。研究表明:区域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是受原始地幔的不均一性、壳幔交换的动力学过程、层圈铀、钍、铅丰度及作用发生的时间等诸因素控制,为此,通过区域铅同位素背景的研究可以为地球化学分区、示踪物质来源及区域成矿预测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References
[1] | 朱恺军 范宏瑞.江西金山金矿床层控成因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J].地质找矿论丛,1991,6(4):18-27,.
|
[2] | 张理刚 邢凤鸣.安徽中生代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与铅同位素省划分[J].岩石学报,1993,9(2):105-114,.
|
[3] | 解广轰 Flo.,MFJ.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成因意义[J].科学通报,1989,34(10):772-775,.
|
[4] | 黄斌.安徽铜陵地区块状硫―铁―金矿床的铅同位素特征[J].地质学报,1991,65(4):347-359,.
|
[5] | 刘英俊 高维敬.赣西北地体Au分布及其成矿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1992,7(4):1-12,.
|
[6] | 舒全安,鄂东南铜铁矿产地质,1992年
|
[7] | 支霞臣,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研究,1992年
|
[8] | 周泰禧,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研究,1992年
|
[9] | 沈渭洲,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年,29卷,2期,186页
|
[10] | 朱炳泉.矿石Pb同位素三维空间拓扑图解用于地球化学省与矿种区划[J].地球化学,1993,(3):209-216,.
|
[11] | 张理刚 吴克隆.论“华夏古大陆”―铅同位素研究证据[J].地质论评,1994,40(3):200-208,.
|
[12] | 张理刚,科学通报,1993年,38卷,3期,235页
|
[13] | 陆启行 陈永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地球物理调查成果及对地质构造与成矿预测的新认识[J].物探与化探,1993,17(5):321-330,.
|
[14] | 朱炳泉,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1993年
|
[15] | 刘裕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1991年,24卷,1期,47页
|
[16] | 任启江,安徽庐枞中生代火山构造洼地及其成矿作用,1991年
|
[17] | 章邦桐,岩石学报,1988年,3卷,1期,1页
|
[18] | 马振东,地球科学,1986年,11卷,2期,437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