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1996 

江西银山(铜)―铅―锌―银矿床水―岩体系氢与氧同位素研究

Keywords: 氢氧同位素水岩体系铜矿床铅锌矿床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该矿床不同阶段脉石英δ~(18)O值稳定在16‰±,计算的δ~(18)O_(H_2O)达8‰±;脉石英包裹体δD_(H_2O)产值稳定在-60‰±。从地表向不同深度,直到1200m以下,蚀变岩石δ~(18)O值从15‰±,逐渐降为11‰±。各种水-岩交换计算表明,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千枚岩在350℃和有效W/R值为0.1左右时形成的,当它进入上部矿化体系线形水-岩交换时,有效W/R值增大为5.0以上。进而建立了缓冲开放体系两阶段水-岩交换演化成矿模式。

References

[1]  张理刚,矿床地质,1995年,3卷,261页
[2]  张理刚,东亚岩石圈块体地质,1995年
[3]  吴佩红,1994年
[4]  陈振胜,矿床地质,1993年,2卷,75页
[5]  陈振胜,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92年,18卷,65页
[6]  沈渭洲,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年,2卷,105页
[7]  李传明,矿产与地质,1989年,4卷,80页
[8]  于津生,中国科学.B,1989年,4卷,433页
[9]  陈毓川,南岭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有色及稀有金属矿床地质,1989年
[10]  朱训,德兴斑岩铜矿,1983年
[11]  张理刚,Econ Geol,1989年,6卷,1643页
[12]  张理刚,成岩成矿理论与找矿,1989年
[13]  杜杨松,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4卷,75页
[14]  叶庆同,赣东北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机理,1987年
[15]  张理刚,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1985年
[16]  王德滋,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地质学增刊第四号,1页
[17]  芮宗瑶,中国斑岩铜(钼)矿床,1984年
[18]  叶庆同,南京地质矿产所所刊,1983年,1卷,15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