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综合研究
Keywords: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断面走廊域地体
Abstract: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从南到北穿过昆仑、祁连和北山3个构造带;在断面中划分出北昆仑-柴达木、中南祁连、北祁连、北山南部和北山北部5个构造地层地体;以及昆仑中央、北宗务隆、中祁连北缘、宽滩山及石板井-小黄山5条地体边界断裂带。断面内地壳厚度约50 ̄70km,中南祁连地体地壳厚度最大,显示有山根存在;岩石圈厚度约140 ̄150km。根据地球卫星及地震反射剖面结构表明:青藏高原为一个单独的岩石圈构造单
References
[1] | 宋仲和 庄真.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J].地球物理学报,1991,34(6):694-707,.
|
[2] | 许志琴 陈代璋.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及其动力学[J].地质学报,1994,68(1):1-15,.
|
[3] | 罗梅 贾疏源.柴达木盆地及相邻地区地质构造演化[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1,18(4):56-64,.
|
[4] | 陈炳蔚,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98页
|
[5] | 崔作舟,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15页
|
[6] | 邓晋福,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130页
|
[7] | 高锐,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3页
|
[8] | 孟令顺,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36页
|
[9] | 沈显杰,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86页
|
[10] | 吴宣志,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刊,29页
|
[11] | 余钦范,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58页
|
[12] | 朱仁学,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46页
|
[13] | 董学斌,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38卷,增2期,71页
|
[14] | 安昌强,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36卷,317页
|
[15] | 团体著者,青海省区域地质志,1991年,521页
|
[16] | 团体著者,甘肃省区域地质志,1989年,539页
|
[17] | 郑剑东,内陆地震,1988年,2卷,2期,123页
|
[18] | 叶正仁,现今地球动力学问题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72页
|
[19] | 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1994年,16页
|
[20] | Zhao Wenjing,Nature,1993年,366卷,557页
|
[21] | 赖绍聪,现代地质,1993年,17卷,1期,125页
|
[22] | 王鸿祯,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1990年,283页
|
[23] | 许忠淮,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32卷,626页
|
[24] | 余钦范,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9年,10卷,14页
|
[25] | 王多杰,内陆地震,1988年,2卷,2期,142页
|
[26] | 孟令顺,青藏高原重力测量与岩石圈构造,1988年,31页
|
[27] | 管志宁,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29卷,399页
|
[28] | 黄汲清,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1980年,47页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