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1998 

中国“震旦生物群”

Keywords: 震旦纪生物群后生动物藻类地层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本文将以“震旦生物群”来总括中国境内所发现的震旦纪范围内的后生生物化石类群,避免更多具有同时代意义的地方特色的名词术语。本文归纲了“震旦生物群”各类群的主要组合面貌,强调其演化特征和地层对比意义,并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震旦生物群”的地理分布和地层分布。

References

[1]  丁启秀 邢裕盛.湖北庙河―莲沱地区灯影组管状化石及遗迹化石[J].地质论评,1993,39(2):118-123,T002.
[2]  陈孟莪 萧宗正.晚震旦世的特种生物群落―庙河生物群新知[J].古生物学报,1994,33(4):391-403,.
[3]  唐烽 尹崇玉.安徽休宁陡山沱期后生植物化石的新认识[J].地质学报,1997,71(4):289-296,T003.
[4]  洪作民,地质专报,1991年,4卷
[5]  邢裕盛,地层古生物.2,1991年,1页
[6]  刘鸿允,中国震旦系,1991年,1页
[7]  邢裕盛,中国地层.3,1989年,1页
[8]  李日辉,现代地质,1988年,2卷,2期,158页
[9]  赵自强,湖北震旦系,1988年,1页
[10]  李文厚,科学通报,1987年,32卷,14期,282页
[11]  王敏成,辽宁地质,1986年,1期,18页
[12]  张录易,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所所刊,1986年,13期,67页
[13]  殷继成,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增刊,1页
[14]  邢裕盛,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刊,1984年,10期,58页
[15]  林蔚兴,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所所刊,1984年,10期,51页
[16]  邢裕盛,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1984年
[17]  汪贵翔,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研究,1984年,4页
[18]  陈孟莪,地质科学,1982年,3期,339页
[19]  陈孟莪,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所所刊,1982年,3期,117页
[20]  丁启秀,地质科学,1981年,2期,53页
[21]  邢裕盛,地质学报,1979年,53卷,3期,167页
[22]  唐天福,地层学杂志,1978年,2卷,1期,32页
[23]  Li Chiawei,Science,1998年,279卷,879页
[24]  乔秀夫 高振家.北中国板块东部震旦系对比[J].中国区域地质,1996,(2):135-142,.
[25]  丁莲芳,震旦纪庙河生物群,1996年,1页
[26]  邢裕盛,中国地层典(上元古界),1996年,1页
[27]  张--,中国科学.B,1995年,25卷,7期,751页
[28]  陈孟莪,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刊,1994年,14期,252页
[29]  朱士兴,华北地台中、上元古界生物地层序列,1994年,1页
[30]  陈孟莪,地质科学,1993年,28卷,4期,312页
[31]  阎永奎,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92年,12卷,增刊,1页
[32]  丁莲芳,扬子地台北缘晚震旦世一早寒武世早期生物群研究,1992年,1页
[33]  陈孟莪 萧宗正.峡东震旦系陡山沱组宏体生物群[J].古生物学报,1992,31(5):513-529,.
[34]  洪作民,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2期,145页
[35]  毕志国,地层古生物论文集.19,1987年,1页
[36]  Sun Weiguo,Precambrian Res,1986年,31卷,361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