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1998 

中国西部柴达木―祁连山―北山地区的地壳结构和地体拼合演化史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最近完成的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祁连山)至中蒙边境北山地区的地壳结构构造、物质组成及其构造演化,提供了大量有关该地区深部构造的信息。确定了在断面内莫霍界面最深处位于南祁连哈拉湖以南的居洪吐地带,深度值为74km,并与祁连山主峰不相对应。柴达木盆地地壳厚度平均55km,盆地中央莫霍界面略有隆起。北山地区莫霍界面较为平缓,平均地壳厚度为45km。深地震测深资料发现,沿整个断面地壳内20km深度附近存在着一个连续的低速层,厚度一般为5~10km,速度值在5.80~6.05km/s间变化,一般与上覆层位有0.3~0.5kn/的速度差。大地电磁测深发现的壳内高导层沿断面全线展布,但埋深及厚度均变化较大。壳内高导层的电阻率明显降低,约5~10Ω?m。从横向上来看,不同地体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断面走廊域地质构造及发展历史的研究,划分出6个不同的构造-地层地体、由北而南分别为:北山北部地体,北山南部地体,北祁连地体,中―南祁连地体,柴达木―北昆仑地体和南昆仑地体,并提出了它们在古生代及其以前时期,分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华北―柴达木和华南-扬子等不同板块。到早二叠世末,随着古亚洲洋和阿尔金洋盆的闭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