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义刚 林传勇.中国东部上地幔地温线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科学:B辑,1995,25(8):874-881,.
|
[2] | 孙继源 邢集善.华北地区板内构造及深部过程初探[J].地质科技情报,1992,11(1):4-13,.
|
[3] | 万天丰 朱鸿.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J].现代地质,1996,10(2):159-168,.
|
[4] | 王鸿桢.中国古地理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5.68-74.
|
[5] | 邓晋福 赵海玲 等.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
[6] | 钟增球 游振东.剪切带的成分变异及体积亏损[J].科学通报,1995,40:913-916.
|
[7] | 林传勇 杜乐天 等.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变形特征,流体的作用及软流层(体).地幔流体与软流圈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312-340.
|
[8] | 林传勇 徐义刚.浙江新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流变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1995,11(1):55-64,.
|
[9] | 张中杰 滕吉文.地球深部研究的复杂性及其对策[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11(3):10-20,.
|
[10] | 路凤香 郑建平 等.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古地幔组成及状态对比[J].地球科学,1997,22(3):247-251.
|
[11] | 郑建平.辽东半岛金伯利岩成因研究的某些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89(4):20-28.
|
[12] | 郑建平 路凤香 等.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及金刚石中的地幔流体及其在地幔演化中的作用[J].大地构造成矿学,1996(2):105-118.
|
[13] | 郑建平 路凤香.古地幔流体及其在大陆克拉通地幔演化中的意义:以华北地台为例[J].地学前缘,1996,3(3-4):187-194.
|
[14] | 郑建平 路凤香.华北地台古生代金伯利岩(包括金刚石)中流体及其在地幔演化…[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6,20(2):105-108,.
|
[15] | Zheng J P,Nature and evolution of Cenozoic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Shandong peninsula,Sino-Korean Craton.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1998年
|
[16] | Xu X,Lithos,1996年,490卷,41页
|
[17] | 万天丰,现代地质,1996年,2期,45页
|
[18] | 林传勇,地幔流体与软流圈地球化学,1996年,312页
|
[19] | 李立,中国地球物理图集,1996年,51页
|
[20] | 徐义刚,中国科学.B,1995年,25卷,8期,874页
|
[21] | 郑建平,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4期,20页
|
[22] | 王鸿祯 莫宣学.中国地质构造述要[J].中国地质,1996,(8):4-9,.
|
[23] | 钟增球 游振东.剪切带的成分变异及体积亏损:以河台剪切带为例[J].科学通报,1995,40(10):913-916,.
|
[24] | 徐永昌.天然气中的幔源稀有气体[J].地学前缘,1996,3(3):63-71,.
|
[25] | 王绳祖.亚洲大陆岩石圈多层构造模型和塑性流动网络[J].地质学报,1993,67(1):1-18,.
|
[26] | 金振民 白武明.动态部分熔融作用及其地球物理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1993,12(1):93-100,.
|
[27] | 马杏垣 刘昌铨.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J].地质学报,1991,65(3):199-215,.
|
[28] | 马鸿文.估算上地幔温压条件与氧化状态的最新热力学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1992,11(2):29-37,.
|
[29] | 袁学诚.岩石圈地球物理构造格架图.中国地球物理图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59-62.
|
[30] | 李立 袁学诚.上地幔内低阻层顶面深度图.中国地球物理图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51-54.
|
[31] | 朱介寿 袁学诚.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图.中国地球地理图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55-58.
|
[32] | 郑建平 路凤香.华北地台东部金伯利岩捕虏体Sr-Nd同位素研究[J].地球学报,1997,18(增):15-18.
|
[33] | 路凤香,地球科学,1997年,22卷,3期,247页
|
[34] | 郑建平,地学前缘,1996年,3卷,3/4期,187页
|
[35] | 王鸿祯,中国地质,1996年,8卷,31页
|
[36] | 邓晋福,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1996年,103页
|
[37] | 袁学诚,中国地球物理图集,1996年,59页
|
[38] | 朱介寿,中国地球物理图集,1996年,55页
|
[39] | Fan W M,Geotectonica et Metalogenia,1992年,16卷,171页
|
[40] | 王鸿祯,中国古地理图集,1985年,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