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晓樵 王成善.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白垩纪有孔虫的发现及年代地层[J].地质学报,1997,71(3):195-201,T001.
|
[2] | 鲍佩生 喜马拉雅地质文集编辑委员会.西藏日喀则蛇绿岩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喜马拉雅地质(2),中法喜马拉雅地质1981年成果之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59-82.
|
[3] | 汤耀庆 喜马拉雅地质文集编辑委员会.藏北湖区蛇绿岩形成环境浅析.喜马拉雅地质(2),中法喜马拉雅地质1981年成果之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99-114.
|
[4] | 刘志飞 王成善.西藏日喀则地区恰布林组地层学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23(2):56-63,.
|
[5] | 刘宝jun 余光明 等.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三系大竹卡组砾质扇三角洲-片状颗粒流沉积[J].岩相古地理,1990(1):1-11.
|
[6] | 吴浩若.西藏南部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下鲁硅岩中的侏罗、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3)[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91-212.
|
[7] | 万晓樵,地质学报,1997年,71卷,3期,193页
|
[8] | Yin A,J Geophys Res,1994年,99卷,9期,18175页
|
[9] | 团体著者,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93年
|
[10] | Dewey J F,青藏高原地质演化,1990年,384页
|
[11] | 吴浩若,西藏地层-特提斯喜马拉雅北部分区,1984年,101页
|
[12] | 汤耀庆,喜马拉雅地质.2,1984年,99页
|
[13] |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637.
|
[14] | Dewey J F 常承法 等.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青藏高原地质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84-415.
|
[15] | 刘志飞 王成善.西藏日喀则地区早白垩世恰布林组辫状河――扇三角洲沉积[J].沉积学报,1998,16(3):6-13,.
|
[16] | 吴浩若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特提斯喜马拉雅北部分区.西藏地层[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01-126.
|
[17] | 尹集祥 孙晓兴 等.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双磨拉石岩系的地层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3)[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58-176.
|
[18] | Wang C S,12th Himalaya-Karakorum-Tibe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bstract Volume,1997年,101页
|
[19] | Wang C S,Geology between the Ubdys-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and the Himalaya Mountains, Xizang (Tibet),1996年
|
[20] | Zhao W J,Nature,1993年,366卷,557页
|
[21] | 刘宝--,岩相古地理,1990年,1期,1页
|
[22] | 吴浩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988年,3期,191页
|
[23] | 尹集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988年,3期,158页
|
[24] | Xu R H,J Geol,1985年,93卷,41页
|
[25] | 鲍佩生,喜马拉雅地质.2,1984年,59页
|
[26] | Zhang Y,Proc Symp Qu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1981年,4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