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
Keywords: 晋宁期印支期花岗片麻岩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单颗粒锆石形成时代成因机制
Abstract: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广泛分布有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系列,有关其形成的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岩石露头表现为强烈的片麻理,并且多数和榴辉岩及榴辉岩相岩石密切伴生。其岩石类型有变化,从斜长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演化到花岗岩。矿物和地球化学变化也较大。从残留的高压和超高压矿物及其退变质反应等。说明它们中有部分曾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变质部连云港地区4个二长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岩体中精的单颗粒锆石,运用Pb-Pb法(质谱计双带源逐层发-沉积法)和U-Pb法(离子探针SHRIMP分析),获得的年龄值跨度大,从859Ma到150Ma,分别属于4个年龄段(时段),但是主要数据集中在600-859Ma和220-250Ma两个时段,锆石的形貌特征研究显示,这些花岗片麻岩-花岗岩是苏鲁高压变质带中长期演化的产物。其物质来源与古元古代,乃至太古变质表壳岩密切相关。元古代大量岩浆结晶型锆石指示了当时存在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导致大量花岗岩类岩石的形成。古生代(加里东期)和中生代早期(印支期)分别经历了变质作用,尤其是印支期,至少一部分和榴辉岩源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并且伴随有地壳部分熔融,引起又一次花岗岩浆活动,再生花岗岩,该区南部东海地区尤为明显,中生代晚期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对花岗片麻岩也有影响,其中新元古代和印支期则是花岗片麻岩及至大别造山带中两个重要的地质构造时期。
References
[1] | 程裕淇 Will.,IS.大别山碧溪岭深色榴辉岩和片麻状花岗质岩石SHRIMP分析:晋宁期?…[J].地质学报,2000,74(3):193-205,.
|
[2] | 张泽明 游振东 等.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J].地质学报,1995,69(4):306-325.
|
[3] | 程裕淇 刘敦一 等.大别山碧溪岭深色榴岩和片麻状花岗质岩石SHRIMP分析-晋宁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J].地质学报,2000,74(3):193-205.
|
[4] | 简平 杨巍然.大别山西部河南罗山熊店加里东期榴辉岩锆石特征及SHRIMP分析结果[J].地质学报,2000,74(3):259-264,.
|
[5] | 赖兴运 苏尚国.山东诸城榴辉石相长英质岩石变质特征[J].地质论评,1996,42(3):256-260,.
|
[6] | 李曙光 张志敏.青岛榴辉岩及胶南群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胶南群中晋宁期岩浆…[J].科学通报,1993,38(19):1773-1777,.
|
[7] | 杨建军.超高压变质岩――造山带深部过程的见证[J].地学前缘,1998,5(4):267-274,.
|
[8] | 简平 杨巍然.大别山西部熊店加里东期榴辉岩――同位纱地质年代学的证据[J].地质学报,1997,71(2):133-141,.
|
[9] | Jian Ping,Acta Geologica Sinica,2000年,74卷,2期,183页
|
[10] | Yang J J,J Metamorphic Geol,2000年,18卷,167页
|
[11] | 张建珍,地质论评,1998年,44卷,3期,255页
|
[12] | 赖光运,地质论评,1996年,42卷,3期,256页
|
[13] | Yang J J,J Geol,1993年,101卷,541页
|
[14] | 葛宁洁 李曙光.大别山东段榴辉岩的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地质学报,1993,67(2):109-122,.
|
[15] | 潘国强 荆延仁.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J].地质论评,1990,36(4):359-363,T001.
|
[16] | 陆永增.苏北超基性岩某些超高压变质特征[J].江苏地质,1998,22(1):1-9,.
|
[17] | 刘晓春 谢鸿森.大别山朱家冲斜长角闪岩―角闪榴辉石―柯石英榴辉石相转变实验研究[J].地质学报,1999,73(3):250-262,.
|
[18] | 张泽明 许志琴.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03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J].地质学报,1999,73(4):321-333,.
|
[19] | 简平 杨巍然 等.大别山西部熊店加里东期榴辉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证据[J].地质学报,1997,71(2):133-141.
|
[20] | 刘晓春 胡克.大别―苏鲁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J].地质论评,1994,40(6):494-501,.
|
[21] | 徐惠芬.对山东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几点看法:程裕淇院士野外考察记[J].山东地质,1998,14(4):1-3,.
|
[22] | 杨建军.大别――苏鲁造山带石榴石橄榄岩――地幔过渡带的信使[J].中国地质,1997,(4):48-48,F003.
|
[23] | 张泽明 许志琴 等.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30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J].地质学报,1999,73(4):321-333.
|
[24] | Cheng Yuqi,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0年,74卷,4期,748页
|
[25] | 杨建军,中国地质,1997年,239卷,48页
|
[26] | 张泽明,地质学报,1995年,69卷,5期,306页
|
[27] | Wang X M,Geology,1991年,19卷,933页
|
[28] | 徐树桐 季寿元.大别山东段高压变质岩中的金刚石[J].科学通报,1991,36(17):1318-1321,.
|
[29] | 张建珍 杜建国.大别山榴辉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论评,1998,44(3):253-26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