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永定 王家珍.生物矿物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572.
|
[2] | 张富生 周旅复.深海锰结核中螺旋状超微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1995,1(1):109-116,.
|
[3] | 任振球.全球变化[M].科学出版社,1990.95,187,47,59,106,113,140.
|
[4] | 阎葆瑞 张锡根 等.海底多金属结核微生物成矿的机制和模式[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地震学报:英文版),1998,72(3):282-290.
|
[5] | 边立曾 林承毅.深海锰结核―核形石的新类型[J].地质学报,1996,70(3):232-236,T002.
|
[6] | 胡文宣 周怀阳.深海(铁)锰结核微生物成因新证据[J].中国科学:D辑,1999,29(4):362-366,.
|
[7] | 黄瑾 张富生.东太平洋锰结核中叠层石纹层韶律的研究[J].东海海洋,1999,17(3):32-38,.
|
[8] | 史君贤.锰细菌对锰铁金属离子的转换作用[J].海洋学报,1996,18(4):85-89.
|
[9] | 阎葆瑞 张胜.太平洋中部微生物与多金属结核的生成关系[J].地质学报,1992,66(2):122-134,.
|
[10] | 史君贤 陈忠元.锰细菌对锰,铁金属离子的转移作用[J].海洋学报,1996,18(4):85-89,.
|
[11] | 阎葆瑞,地质学报.英文版,1998年,72卷,3期,282页
|
[12] | 金翔龙,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带海洋地质与矿床特征,1997年,254页
|
[13] | JT,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1994年,173页
|
[14] | 许东禹,多金属结核的特征及成因,1993年
|
[15] | Cao R,Precambrian Research,1991年,62卷,167页
|
[16] | 刘英俊,元素地球化学,1984年,77页
|
[17] | 陈建林 张富生.超微生物是大洋多金属结核成矿的建造者[J].科学通报,1997,42(4):337-343,.
|
[18] | 金翔龙.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带海洋地质与矿床特征[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84-110.
|
[19] | 林承毅 陈建林.深海锰结核中微生物的分类及串珠状超微生物化石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6,41(9):821-824,.
|
[20] | 柳永清.地球轨道旋回沉积节律研究进展:兼论轨道旋回的沉积学特征,年代学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1998,13(3):217-224,.
|
[21] | 国家海洋局科技局.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173.
|
[22] | 刘黄俊 曹励明 等.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7-100.
|
[23] | 许东禹.多金属结核的特征及成因[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
[24] | 钱江初 Mell.,TA.1nm锰矿相的金属阳离子交换能力的研究[J].海洋学报,1996,18(4):56-62,.
|
[25] | 陈建林 沈华悌.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铁锰矿物分析及成因研究[J].海洋学报,1999,21(2):56-64,.
|
[26] | 胡文宣,中国科学,1999年,29卷,4期,362页
|
[27] | 柳永溥,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13卷,3期,217页
|
[28] | Chen Jianl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7年,42卷,8期,617页
|
[29] | Bian Lizeng,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1996年,71卷,1期,43页
|
[30] | 戴永定,生物矿物学,1994年,303页
|
[31] | Yan Baorui,Acta Geologica Sinica,1992年,66卷,4期,357页
|
[32] | 任振球,全球变化,1990年,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