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2010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变化特征与差异性成因

, PP. 1223-1230

Keywords: 可动流体,差异性成因,核磁共振,特低渗透砂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流体赋存状态不同于常规储层,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个层位样品的可动流体变化特征与差异性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谱分布形态不同、截止值中等―偏高,可动流体参数变化幅度较大、各层位的可动流体参数存在差异;渗透率较小时,可动流体参数的变化幅度大,当渗透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动流体参数数据点收敛,变化幅度减小;储层物性、孔隙(尤其是次生孔隙)发育连通程度、微裂缝的发育程度、黏土矿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对孔隙的充填程度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变化是可动流体参数差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动流体参数本身就是储层诸多微观特征参数的综合反映,应在储层评价中予以考虑。

References

[1]  王为民,赵刚,谷长春,眭明庆,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的实验及应用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1).
[2]  肖秋生,朱巨义,岩样核磁共振分析方法及其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石油实验地质,2009(1).
[3]  谢然红,肖立志,储层流体及其在岩石孔隙中的核磁共振弛豫温度特性,地质学报,2007(2).
[4]  杨正明,郭和坤,姜汉桥,单文文,张玉娟,火山岩气藏不同岩性核磁共振实验研究,石油学报,2009(3).
[5]  杨正明,张英芝,郝明强,刘先贵,单文文,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石油学报,2006(2).
[6]  曾联波,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地质科学,2004(1).
[7]  周波,罗晓容,王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粘土矿物对油气二次运移过程的影响,地质论评,2007(5).
[8]  陈冬霞,庞雄奇,姜振学,苗盛,张俊,田丰华,利用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地质学报,2006(3).
[9]  窦伟坦,田景春,王峰,夏青松,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10]  范宜仁,倪自高,邓少贵,赵文杰,刘兵开,储层性质与核磁共振测量参数的实验研究,石油实验地质,2005(6).
[11]  高静乐,宋广寿,高辉,孙卫,杨文华,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沉积学报,2008(4).
[12]  姜瑞忠,姚彦平,苗盛,张春生,核磁共振T2谱奇异值分解反演改进算法,石油学报,2005(6).
[13]  李凤杰,王多云,张庆龙,徐旭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相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沉积学报,2006(4).
[14]  刘林玉,曹青,柳益群,王震亮,白马南地区长81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地质学报,2006(5).
[15]  任晓娟,曲志浩,史承恩,武平仓,西峰油田特低渗弱亲油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16]  王琪,禚喜准,陈国俊,鄂尔多斯西部长6砂岩成岩演化与优质储层,石油学报,2005(5).
[17]  王琪,禚喜准,陈国俊,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沉积学报,2005(3).
[18]  王为民,李培,叶朝辉,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多指数反演,中国科学a辑,2001(8).
[19]  王为民,郭和坤,叶朝辉,利用核磁共振可动流体评价低渗透油田开发潜力,石油学报,2001(6).
[20]  王为民,叶朝辉,郭和坤,陆相储层岩石核磁共振物理特征的实验研究,波谱学杂志,2001(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