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1993 

大别山东段榴辉岩的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Keywords: 榴辉岩成分成因造山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大别山东段北部和南部榴辉岩的矿物组成和形成的温压条件有明显差异。北部榴辉岩有两种产状: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内,另一种产于片麻岩?;它们均为石榴石-透辉石组合,不含石英,形成温度为600―740℃。南部榴辉岩均产于大别群片麻岩或大理岩中,为石榴石-绿辉石组合,含石英,形成温度为650―800℃。这些差异反映了它们形成环境不同,前者可能是俯冲洋壳在较深部位变质而成,后者可能与俯冲陆壳有关。

References

[1]  李曙光 张宗清.大别山北翼大别群中C型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1989,34(7):522-525,.
[2]  葛宁洁,科学通报,1991年,2期,110页
[3]  李曙光,1991年
[4]  郝杰,地质科学,1988年,1期,5页
[5]  周导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95页
[6]  郑巧荣,矿物学报,1983年,31卷,55页
[7]  叶大年,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1980年
[8]  葛宁洁 彭中华.榴辉岩的成分分类[J].岩石学报,1992,8(1):87-89,.
[9]  潘国强 荆延仁.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J].地质论评,1990,36(4):359-363,T001.
[10]  徐树桐,地质学报,1992年,66卷,1期,1页
[11]  张勇,岩石学报,1991年,3期,19页
[12]  Wang Xiaoming,Geology,1989年,17卷,1085页
[13]  李曙光,中国科学.B,1989年,2期,312页
[14]  矿物学报,1988年,4期,289页
[15]  许志琴,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4期,289页
[16]  应思淮,地震地质,1981年,3卷,3期,17页
[17]  从柏林,科学通报,1977年,413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