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1998 

印度支那地块第三纪构造滑移与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演化

Keywords: 印度支那地块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演化第三纪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印度支那地块于早第三纪至中新世发生大规模地向东南方向走滑,同时伴随着15°顺时针旋转。青藏高原及邻区晚自垩世以来的古地磁古构造及地质年代学研究新成果,说明青藏高原岩石圈的构造演化过程,即古新世初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南缘拉萨地块碰撞,至49Ma左右印度与拉萨地块发生全面拼合,随着印度板块进一步向北挤压,从碰撞期至16Ma,印度支那地块沿红河大型走滑断裂发生侧向滑移;印度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构造缩短通过岩右圈板块沿着大型走滑断裂系的挤出以及板块间的消减得到调整。青藏高原大规模的岩石圈构造缩短很可能始于中新世27Ma左右沿着早期陆块间的接合带发生。一些事实还说明青藏高原的总体隆起很可能是通过10Ma前后和3Ma以后多期非均匀隆升形成的。

References

[1]  钟大赉 Tappo.,P.大型走滑断层―碰撞后陆内变形的重要形式[J].科学通报,1989,34(7):526-529,.
[2]  陈文寄 Harr.,M.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热年代学研究: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应用实例[J].地震地质,1992,14(2):121-128,.
[3]  潘裕生 Matte,P.青藏高原叶城―狮泉河路线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1994,68(4):295-307,.
[4]  Gilder S,J Geophys Res,1996年,101卷,229015页
[5]  Patzelt A,Tectonophysics,1996年,259卷,259页
[6]  钟大赉,中国科学.D,1996年,26卷,4期,289页
[7]  陈海泓,Earth Planet Sci Lett,1995年,134卷,209页
[8]  Leloup P H,Tectonophysics,1995年,251卷,1页
[9]  Yin A,J Geophys Res,1994年,99卷,18175页
[10]  Funahara F,Earth Planet Sci Lett,1993年,117卷,29页
[11]  杨振宇,Earth Planet Sci Lett,1993年,117卷,525页
[12]  Avouac J P,J Geophys Res,1993年,98卷,6755页
[13]  Zhao W J,Nature,1993年,366卷,557页
[14]  杨振宇,博士学位论文,1992年
[15]  Chen Y,Asian J Geophys Res,1991年,96卷,4065页
[16]  Scharer U,Earth Planet Sci Lett,1990年,97卷,65页
[17]  Zhu Z W,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4期,420页
[18]  Zhao W,Tectonics,1985年,4卷,359页
[19]  Besse J,Nature,1984年,311卷,621页
[20]  陈文寄 李齐.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J].地质论评,1996,42(5):385-390,.
[21]  陈海泓 Dobs.,JP.云南思茅地区新生代的持续旋转[J].科学通报,1993,38(24):2269-2272,.
[22]  任纪舜 金小赤.红河断裂的新观察[J].地质论评,1996,42(5):439-442,.
[23]  董学斌 王忠民.青藏高原古地磁研究新结果[J].地质论评,1991,37(2):160-164,.
[24]  董军文,地质学报,1997年,71卷,2期,105页
[25]  Jin Y,J Geophys Res,1996年,101卷,11275页
[26]  李吉均,中国科学.D,1996年,26卷,4期,316页
[27]  Forst G M,Earth Planet Sci Lett,1995年,129卷,217页
[28]  杨振宇,Earth Planet Sci Lett,1995年,136卷,325页
[29]  李廷栋,地球学报,1995年,1期,1页
[30]  张连生,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
[31]  Huang K,Earth Planet Sci Lett,1993年,117卷,509页
[32]  Ma X,Geophys J Int,1993年,115卷,323页
[33]  Chen Y,J Geophys Res,1993年,98卷,21页
[34]  杨振宇,Geophys Res Lett,1992年,19卷,577页
[35]  Huang K,Tectonophysics,1991年,200卷,299页
[36]  Tapponnier P,Nature,1990年,343卷,6257页
[37]  Zhao W,Tectonics,1987年,6卷,489页
[38]  Zhang Z M,Geol Soc Am Bull,1984年,95卷,295页
[39]  肖序常,地质学报,1983年,57卷,2期,205页
[40]  Barazangi M,Geol,1982年,10卷,179页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