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型
, PP. 1887-1900
Keywords: 斑岩铜矿 ,地质特征 ,成矿模型 ,玉龙
Abstract: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铜矿,从其发现开始迄今,众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随着玉龙铜矿开发进入全面实质性阶段,迫切地需要对玉龙铜矿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分析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以便指明玉龙铜矿的找矿方向,达到增加储量满足后续开发的需求。笔者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主要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分析了矿体以及矿石类型三维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总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同位素测年,厘定矿床成矿时代,建立出玉龙斑岩铜矿成矿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对于玉龙斑岩铜矿乃至三江地区斑岩铜矿床找矿突破和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References
[1] 陈建平,邓江红,李葆华,西藏玉龙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特征及铜矿质的初步富集,沉积学报,1997(3).
[2] 陈建平,王成善,唐菊兴,西藏玉龙铜矿床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机制,地质学报,1998(2).
[3] 陈文明.盛继福.钱汉东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体钾长石斑晶的有序度及成因探讨 [J].-岩石学报2006(4)
[4] 顾雪祥,唐菊兴,王成善,西藏玉龙铜矿床似层状氧化富铜矿体的形成机制:沸腾-酸滤模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侯增谦.莫宣学.高永丰.曲晓明.孟祥金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矿床地质2003(1)
[6] 胡明铭,唐菊兴,陈建平,论藏东玉龙铜矿似层状矿体的表生氧化成矿作用,矿物岩石,1998(2).
[7] 黄朋.顾雪祥.唐菊兴.王立全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物质来源研究 [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4)
[8] 姜耀辉.蒋少涌.凌洪飞.戴宝章 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铜斑岩岩石成因--以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例 [J].-岩石学报2006(3)
[9] 李萌清,芮宗瑶,程莱仙,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地质学报,1981(3).
[10] 李荫清,玉龙某些中酸性侵人岩和火山杂岩中的熔融和流体包裹体,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4.
[11] 李荫清 我国几个重要(主要)斑岩铜(钼)矿床的包裹体演化机制及成矿pH条件 [J].-矿床地质1985(2)
[12] 梁华英 青藏高原东南缘斑岩铜矿成岩成矿研究取得新进展 [J].-矿床地质2002
[13] 马鸿文 论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 [J].-岩石学报1989(1)
[14] 马鸿文,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类与成矿,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15] 孟祥金,西藏碰撞造山带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研究,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
[16] 芮宗瑶,中国斑岩铜(钼)矿床,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17] 芮宗瑶.李光明.张立生.王龙生 西藏斑岩铜矿对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 [J].-地学前缘2004(1)
[18] 唐菊兴,王成善,黄卫,西藏玉龙铜矿成矿体系各矿体存在形式及其定位预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9] 唐菊兴,张丽,李志军,西藏玉龙铜矿床--鼻状构造圈闭控制的特大型矿床,矿床地质,2006(6).
[20] 唐菊兴.王成辉.屈文俊.杜安道.应立娟.高一鸣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成矿学意义 [J].-岩矿测试2009(3)
[21] 唐仁鲤,罗怀松,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2] 谢玉玲.侯增谦.徐九华.杨志明.徐文艺.何建平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床多期流体演化与成矿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J].-岩石学报2005(5)
[23] 曾普胜.侯增谦.高永峰.杜安道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Re-Os年龄及成矿作用 [J].-地质论评2006(1)
[24] 张洪涛.陈仁义.韩芳林 重新认识中国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J].-矿床地质2004(2)
[25] 周宜吉 试论玉龙斑岩铜矿带内矿床的蚀变和矿化分带 [J].-矿床地质1985(2)
[26] 周宜吉,西藏东部玉龙斑岩铜矿带找矿方法综合运用的效果和经验,地质与勘探,1986(12).
[27] Hou Z Q,Ma H W,Zaw K,The Himalaya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prouduced by large-scale strike-slip faulting at Eastern Tibet,Economic Geology,2003.
[28] Hou Z Q,White N C,Qu X M,Post-collisional porphyry Cu deposits:a new class unrelated to subduction?,2009.
[29] Jiang Y H,Jiang S Y,Ling H F,Low-degree melting of a metasomatized lithospheric mantle for the origin of Cenozoic Yulong monzogranite-porphyry,east Tibet:geochemical and Sr-Nd-Pb-Hf isotopic constrains,Earth Planet,2006.
[30] 王成善,陈建平,唐菊兴,西藏玉龙铜矿床似层状矿体成矿作用及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成都:成都理工大学,1996.
[31] 陈文明 斑岩铜矿与杂色砂页岩型层状铜矿内在联系的初步探讨 [J].-地质论评1980(6)
[32] 陈文明 玉龙斑岩铜矿与砂页岩层状铜矿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 [J].-地质论评1984(3)
[33] 张玉泉.谢应雯.邱华宁.李献华.钟孙霖 钾玄岩系列: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地球科学1998(6)
[34] 张玉泉,谢应雯,邱华宁,钾玄岩系列: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Sr、Nd、Pb同位素组成,地质科学,1998.
[35] 周宜吉 玉龙矿带中斑岩铜矿的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探讨 [J].-地质论评1980(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