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学报  2015 

西藏拿若斑岩型铜(金)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Keywords: 绿泥石,斑岩型矿床,角砾岩筒,拿若,西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西藏拿若矿床是班怒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继发现多不杂、波龙斑岩型矿床和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后,又一个具有重要勘查和研究意义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研究拿若矿区绿泥石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意义。拿若矿区内广泛发育绿泥石化蚀变,根据绿泥石野外产出状态,可将其分为三大类:a-角砾岩筒中作为胶结物的绿泥石,b-斑岩体中蚀变绿泥石,c-长石石英砂岩中石英颗粒间绿泥石。三类绿泥石存在明显空间分布规律,a类位于矿区南西部,b类在矿区中部和北东部,c类主要分布在两者之间(部分不在该范围)。电子探针研究结果表明,a类绿泥石含有高AlIV、Fe2+/(Fe2++Mg2+)和FeT/(FeT+Mg)值(分别是0.85、0.52、0.59),b类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值较低(分别是0.76、0.42、0.48), c1类绿泥石(空间上位于a和b中间的部分)最低(分别是0.75、0.31、0.4)。计算的三类绿泥石形成温度表明a形成温度最高(平均230.64℃),b较低(平均198.88℃),c1形成温度最低(平均193.14℃)。c1形成温度值接近b,可能是因为长石石英砂岩中绿泥石主要为斑岩体的热液蚀变矿物。这表明矿区内存在两个不同的热源区,也说明角砾岩筒是斑岩体形成之后不久,在矿区南西的另一期热液作用下形成的热液隐爆角砾岩。研究还发现斑岩体中绿泥石AlIV、Fe2+/(Fe2++Mg2+)和Cr/Ti值与矿石Cu、Au品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可以作为寻找斑岩型矿床富矿体的指示剂。另外斑岩体和角砾岩筒中Cr/Ti比值与矿石Cu、Au品位的正相关性,是因为Cr、Ti离子与Cu离子具有亲和性而致。矿区内厚大的工业矿体主要位于矿区中部斑岩体中,矿区南西的角砾岩筒矿化较弱,矿体不连续。矿区内巨型角砾岩筒和角岩化的发育预示了南西部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矿体和角砾岩型矿体的潜力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