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浅海沉积物分类方法研讨
DOI: 10.11840/j.issn.1001-6392.2011.2.011
Keywords: 浅海沉积物 ,谢帕德分类 ,福克分类 ,沉积物命名
Abstract:
浅海沉积物分类方法已比较成熟,国内外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谢帕德分类和福克分类两种方案。然而,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国内浅海沉积物分类定名方法和方式并不完全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章对两种分类方案进行了评述,深入探讨了目前沉积物定名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类方案引用不完整,缺少对含砾沉积物的分类以及分类手段多样,缺乏规范的沉积物分类软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的浅海沉积物分类修订方案将含砾沉积物纳入分类体系,以福克(1970)和Schlee(1973)修订后的谢帕德分类为主,并对砂和粉砂进行了细分。考虑到福克分类的优越性,建议将福克分类作为沉积物分类的主要分类方案。为实现沉积物定名的规范化,建议在修订后的分类基础上,设计、开发标准的沉积物分类软件。通过对浅海沉积物分类体系深入研究,建立更加符合浅海沉积物分布规律的分类体系。
References
[1] Poppe L J;Eliason A H;Hastings M E,A Visual Basic program to classify sediments based on gravel-sand-silt-clay ratios,Computers & Geosciences,2003.
[2] 薛春汀,两种碎屑沉积物分类的比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4(02).
[3] 梁娟,磨刀门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热带地理,2005(02).
[4] 王伟伟;庄丽华;阎军,青岛市汇泉湾海水浴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5] 刘红;何青;王元叶,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特,征沉积学报,2007(03).
[6] 许淑梅;张晓东;翟世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划分及变化规律研究,海洋地质动态,2007(02).
[7] 李广雪;杨子赓;刘勇,中国东部海域海底沉积环境成因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高为利;张富元;章伟艳,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海洋通报,2009(02).
[9] 王伟伟;赵全民;王权明,长兴岛邻近海域的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及物源分析,海洋环境科学,2009(02).
[10] Folk R L;Andrews P B;Lewis D W,Detrital sedimentary rock classificati on and nomenclature for use in New Zealand,New Zealand Journal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1970(04).
[11] Shepard F P,Nomenclature Based on Sand-Silt-Clay Ratios,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1954(03).
[12] 王中波;何起祥;杨守业,谢帕德和福克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在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编图中的应用与比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01).
[13] 王中波;杨守业;张志殉,两种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的比较,海洋地质动态,2007(03).
[14] 何起祥;李绍全;刘健,海洋碎屑沉积物的分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01).
[15] 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洋底质调查技术规程,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16]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2763.8-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7]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 13909-1992.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18] 张富元;李安春;林振宏,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海洋与湖沼,2006(06).
[19] 莫永杰,北部湾北部浅海沉积物的粒度类型,热带海洋,1990(01).
[20] 何起祥,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1] 国家海洋局,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调查,北京,197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